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即席和端约韵

标题包含
即席和端约韵
竹溪追胜槩,得侣最为多。 自觉功名懒,空嗟岁月磨。 梦惊风落叶,心破雨鸣荷。 无此杯中物,其如良夜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戡(1168年-1236年),字定夫,号节斋,福建路建州府建阳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南宋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 蔡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追寻竹林溪谷的美景,同伴众多收获丰富。 内心感到功名利禄的厌倦,不禁哀叹岁月的流逝。 梦境被风声落叶惊醒,心中因雨水击打荷叶破碎。 没有美酒陪伴这样的夜晚,该如何度过呢?
去完善
释义
1. "竹溪":指的是竹林间的溪流。这里可能指作者蔡戡所在地的风景。 2. "追胜槩":描述了作者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胜槩"是形容词,表示美好的景象或风光。 3. "得侣最为多":意指得到了很多的朋友和伙伴一起欣赏美景。 4. "自觉功名懒":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薄态度,不愿意去追求这些世俗的东西。 5. "空嗟岁月磨":感叹时光的流逝,比喻时间的消磨。 6. "梦惊风落叶":形象描绘了风吹落树叶的场景,以表达秋天的到来或者季节的变化。 7. "心破雨鸣荷":比喻内心的忧虑与外界的风雨相呼应,表现诗人孤独和无助的心情。 8. "杯中物":代指酒。 9. "其如良夜何":表现出诗人无法用酒杯度过这美好的夜晚而感到无奈和惆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蔡戡在与朋友共赏美景时所生发的感慨。首句“竹溪追胜槩”描述了诗人和朋友们在美丽的竹溪边寻找幽静之处,享受美景的过程。第二句“得侣最为多”则突出了诗人在这样的场合中,与友人相伴的乐趣。接下来的两句,“自觉功名懒,空嗟岁月磨”抒发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同时也感叹时光的流逝。接下来,“梦惊风落叶,心破雨鸣荷”两句通过风声、雨声以及落叶、鸣荷的形象描绘,展示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最后两句,“无此杯中物,其如良夜何”表达了诗人希望借酒助兴,以此度过美好的夜晚。总的来说,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又传达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即席和端约韵》是南宋诗人蔡戡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05年,正值南宋时期。蔡戡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腐败,军事衰弱。金兵屡次南下侵扰,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蔡戡目睹国家的内忧外患,深感忧虑。他曾在朝廷任职,主张抗金,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重视。后来,他辞官回乡,但仍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民生疾苦。 在这首诗中,蔡戡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国家的忧虑。他认为,只有国家和平安定,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因此,他希望朝廷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抵御外侮,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