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南岩

标题包含
南岩
笋舆兀兀一南岩,人在千峰紫翠间。 剩欲日来陪杖屦,其如病足怯登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戡(1168年-1236年),字定夫,号节斋,福建路建州府建阳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南宋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 蔡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乘坐竹轿在山中晃荡前行,来到了南边的山岩上。环顾四周,只见群山环绕,千峰万壑之间充满了紫气与绿意。我本想着每天都能陪着朋友们一起游山玩水,可惜我这病足却让我害怕登上高山。
去完善
释义
1. 笋舆:竹轿,这里指乘坐的轿子。笋,竹子。 2. 兀兀:辛劳的样子。这里形容轿夫辛苦地抬着轿子。 3. 南岩:南面的山岩,这里应该是指作者要去的目的地。 4. 千峰:众多的山峰。 5. 紫翠:紫色和绿色,这里指山峦的色彩。 6. 剩欲:只想。 7. 日来:每天都来。 8. 陪杖屦:陪伴拄着手杖的人,这里指跟随朋友一同游览。 9. 其如:奈何,表示无奈。 10. 病足:脚上有病。 11. 怯登山:害怕登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蔡戡在游览南岩时的心境。诗的首句“笋舆兀兀一南岩”形象地描述了诗人乘坐的竹制交通工具在南岩的山路上行驶的场景。接下来的句子“人在千峰紫翠间”则展现出南岩壮丽的自然风光,使得人们仿佛置身于千峰紫翠之间。诗人想每天都来陪伴登山杖和鞋子,但奈何自己脚病未愈,不敢冒险攀登高山。这里,诗人流露出对南岩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身体健康的忧虑。整首诗以景抒怀,寓情于景,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才情与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岩》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蔡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189年至1264年之间。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权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依然尖锐。蔡戡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曾历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但在官场上屡遭排挤,多次被贬谪。他深感自己在政治上壮志未酬,因而发出了“往事如烟云”的感叹。 此外,蔡戡生活的时代正处于金兵南侵,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历史背景下。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严重。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政治家,蔡戡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现状的关注和对民生问题的关心。他用“南岩”“北涧”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望和对民生改善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