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张伯信韵题吴园画轴
谁把吴园较辋川,画图犹复想当年。
要知故国非乔木,文采风流尚宛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将苏州的园林和辋川相比,图画仍让人想起往日的情景。要知道故地虽已不再有那些参天的大树,但文化的风采依旧存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辋川:指的是陕西蓝田辋川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别墅所在,他在此创作了许多田园诗。此处借指吴园的美丽景致。
2. 非乔木:这里可能化用了唐代杜甫的诗《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为故国虽然已经改变,但仍有值得回忆的事物。
3. 文采风流:指文人墨客的风度和才情,这里用以赞美吴园的景色和文化底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题目中的“次张伯信韵”是诗人对张姓朋友来信的回复。首句作者用“辋川”来比喻吴园,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聚会之地,用来强调吴园的文艺气息;第二句则说尽管现在看到的只是画轴,但却令人想到当年的情景;接下来的两句是说虽然昔日的人物已经不在,但是文采风流依然存在。整首诗语言华美,情感深沉,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深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张伯信韵题吴园画轴》是南宋诗人蔡戡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具体年代不详。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北方金国的压迫下逐渐衰落,而南方的经济发展却相对较为繁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开始寄情山水,将内心的感慨融入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
蔡戡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吴园”,可能是指当时江南地区的一处园林景观。通过欣赏这幅画轴,诗人感受到了园林中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与动乱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此外,诗人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与此诗密切相关。作为一位南宋官员,他亲眼目睹了国家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在担任地方官期间,他曾努力整顿地方秩序,发展经济,为百姓谋福祉。然而,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他的理想和抱负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在这样一种心境下,他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