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事

标题包含
感事
亲旧频凋丧,于今能几人。 光阴双转毂,富贵一微尘。 自叹痴顽老,人怜衰病身。 直饶心似铁,未免鬓如银。 安乐能延寿,忧劳漫损神。 平生齐得丧,六十六年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戡(1168年-1236年),字定夫,号节斋,福建路建州府建阳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南宋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 蔡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亲朋好友相继离世,如今还能有多少人还在呢? 时光荏苒如同车轮转动,荣华富贵不过一介尘埃。 感叹自己已经老态龙钟,而他人怜悯我衰老病痛的身躯。 即使心如钢铁般坚强,也难以抵挡两鬓的白发渐增。 安逸快乐能够延年益寿,忧虑辛劳却会损伤精神。 一生都淡泊得失,我已度过了六十六个春天。
去完善
释义
1. 亲旧:亲戚朋友。 2. 凋丧:死亡,丧失生命。 3. 于今:如今,现在。 4. 毂:车轮的中心部分,这里代指时间。 5. 富贵:地位尊贵,财富富有。 6. 微尘:细小的尘土,比喻渺小的事物。 7. 痴顽:愚笨顽固。 8. 人怜:受到别人的怜悯或同情。 9. 衰病:衰弱多病。 10. 直饶:即使,尽管。 11. 安乐:平安快乐。 12. 延寿:延长寿命。 13. 忧劳:忧虑劳累。 14. 漫损神:慢慢消耗精神。 15. 齐得丧:把得失看得一样重要。 16. 六十六年:作者写诗时的年龄是六十六岁。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感事》是蔡戡对于人生世事的感慨之作。诗人以“亲旧频凋丧”开篇,通过描绘亲友接连离世的现象,表现了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短暂。接着,他提到“光阴双转毂,富贵一微尘”,进一步强调时光流逝之快以及富贵荣华的虚幻。 诗人在第二联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他从自己的经历出发,哀叹年老体弱、病痛交加的人生困境。然而,尽管他表现出生理上的脆弱,但心灵却坚韧不拔。在颔联中,诗人以“直饶心似铁,未免鬓如银”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刚毅的精神风貌。 在颈联,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安逸生活的渴望,认为这种生活有助于延长寿命。然而,诗人又意识到忧劳的生活使人精神受损。在尾联,他以“平生齐得丧,六十六年春”总结自己一生感悟,流露出悲喜交加的心情。全诗通过诗人对生死的感知、富贵的虚妄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等主题,表达出深沉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事》是南宋时期诗人蔡戡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具体时间难以确定。蔡戡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历任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职,曾在南宋朝廷担任要职,对国家治理和民生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这个时期,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国对宋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而南方的民间起义也此起彼伏。同时,朝政腐败、官僚体制弊端重重,这些问题都让蔡戡深感忧虑。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政的不满,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历史背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