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仲秉赴廷试五首 其一
乱石搜琮璧,修梧待凤凰。
地灵真间阔,世眼但寻常。
我友更谁子,平生唯此郎。
连城不当价,容易莫商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混乱的石头中寻找珍贵的宝玉,在修长的梧桐树上等待凤凰的到来。这块地方真的很有灵气,但在世人眼中却很普通。我的朋友还有谁呢?他这一生就只有这位朋友了。这个珍贵的朋友就像连城一样的无价之宝,轻易不要与他商量事情。
去完善
释义
1. 乱石:指杂乱的石头,这里用来形容地方偏僻。
2. 搜琮璧:搜寻美玉。琮璧是一种玉制的礼器。
3. 修梧:修剪过的梧桐树,这里比喻人才成长的环境。
4.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这里比喻有才干的人。
5. 地灵:指地理位置好,风水佳的地方。
6. 真间阔:真正的宽广,意指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7. 世眼:世俗的眼光。
8. 但寻常:只认为平常,不重视的意思。
9. 更谁子:还有谁。
10. 平生:一生。
11. 唯此郎:只有这个少年,指作者的朋友。
12. 连城:古代用玉石等制成城,寓意贵重。
13. 当价:符合价值,表示重视。
14. 容易:轻易,简单。
15. 莫商量:不需要再考虑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鼓励朋友参加科举考试的作品。诗人以乱石中寻找美玉、梧桐树等待凤凰比喻发掘人才的重要性和不易,表达出当地的人才潜力巨大,但世人往往只看到平常的表面。接着诗人以“我友更谁子,平生唯此郎”的赞美之词来强调这位朋友的才华横溢,并借“连城不当价,容易莫商量”的意象,寓意其才华不逊色于稀世珍宝,不需要过多的商量和争议。全诗充满着对朋友的信心和对人才的发掘与珍视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仲秉赴廷试五首 其一》是南宋著名诗人李吕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即宋理宗宝祐八年。此时南宋已进入后期,北方国土大部分丧失,南宋政权岌岌可危。
在这一年里,李吕的好友赵葵受命主持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李吕在得知消息后,为勉励友人兼表达自己追求理想的热忱,创作了这组诗。李吕虽然饱读诗书,才学出众,但因家族和个人的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机会进入仕途,成为他心中的遗憾。因此,在这个时期,他的心境充满了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和对友人的期许。
此外,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金人入侵、南宋官僚腐化堕落等问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士人们普遍关注国家命运,渴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李吕的这首诗歌正是这种家国情怀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