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挽游大夫
大夫古君子,不可今人求。
蝇营鄙世态,贪吟口不休。
一朝膺事任,卓尔茂勋猷。
此道今已远,天乎公首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代高尚的君子,不应当被现今世人所求。
他们在世间追逐名利,却不停地追求吟咏。
一旦担负重任,就会展现出卓越的功勋。
这种道德如今已经远离,天意让公心永存。
去完善
释义
1. "大夫":在古代中国,“大夫”是对高级官员的称呼,这里是指游大 夫这位贤能之士。
2. "古君子":古人对君子的尊称,意指品德高尚的人。
3. "今人":现在的人,与"古君子"相对。
4. "蝇营":指像苍蝇一样四处钻营,指代世俗小人。
5. "贪吟":过度沉溺于吟诗作赋。
6. "膺事任":接受职务任命。
7. "卓尔":杰出,出众。
8. "茂勋猷":意为辉煌的功绩。
9. "此道":指隐逸山林的道路,即归隐的生活态度。
10. "天乎公":表达对公平、正义的呼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追挽游大夫》是诗人李吕对游大夫的悼念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游大夫高尚品质和卓越功绩的赞美,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其遭遇的深深同情和感慨。
首联“大夫古君子,不可今人求”,赞颂了游大夫的古风君子形象,认为他的品质超越了当代的人,难以寻觅。这种崇高的赞誉体现了游大夫在作者心中的崇高地位。
颔联“蝇营鄙世态,贪吟口不休”,描绘了游大夫身处的环境和社会现实。尽管周围充满了蝇营狗苟的世俗气息,但游大夫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始终不渝地吟咏诗歌。这是对游大夫坚定品格的进一步刻画。
颈联“一朝膺事任,卓尔茂勋猷”,描述了游大夫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就。他一经出任要职,便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和辉煌的功勋。这是对游大夫功绩的高度评价。
尾联“此道今已远,天乎公首丘”,表达了诗人对游大夫离去的不舍之情。他认为游大夫的这种品质和高尚事业现在已经远离了人间,希望上天能公正对待游大夫。这首诗通过对游大夫生平的回忆与评价,既赞美了其人格魅力和卓越成就,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追挽游大夫》是南宋诗人李吕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在这首诗中,李吕表达了对于亡友游酢的哀思之情。
李吕,字滨老,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在早年因战乱而离家避难,后在福建武夷山游学,曾师从朱熹。朱熹死后,他回到家乡福建漳州,创办学校,培养出许多人才。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李吕正处于人生的中期,他刚刚失去了自己的好友游酢。游酢是南宋的一位忠臣,曾任太常少卿、工部侍郎等职,后因直言进谏而被罢官。在辞官后,游酢回到老家福建长汀,与李吕结为好友。两人在学术和政治上都有深厚的交流,共同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当时的南宋政权已经风雨飘摇,金兵南下,百姓疾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吕和游酢都渴望为国家出一份力,挽救民族的危机。然而,他们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只能郁郁而终。
在庆元四年,游酢病逝,李吕悲痛欲绝,写下了这首《追挽游大夫》,以寄托自己对亡友的哀思。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游酢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报国无门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