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翠
竹翠凉虚寝,炉薰养道情。
日长无一事,燕坐有余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的竹子带来清凉的感觉,仿佛可以让人在夏日消暑入睡;香炉里的香气弥漫着,滋养着人们内心的宁静与情感。在这漫长的夏日午后,没有繁琐的事情打扰,只是静静地坐着,也能感受到这份清幽的氛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竹翠:形容竹子翠绿的颜色。2. 凉虚:指清凉且寂静的地方。3. 炉薰:熏香燃烧时的烟气和香味。4. 道情:道家修炼的情操或意境。5. 日长:白昼漫长,夏日白天时间长的意思。6. 无一事:没有事情可做。7. 燕坐:安然静坐,这里指闲适地坐着。8. 余清:剩余清静的闲暇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竹翠》描绘了一幅宁静安详的生活画卷。诗人通过描写竹子的翠绿和清凉,以及香炉的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清净,整日无所事事,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翠
翠竹亭亭倚晚晴,
古来贤达识君清。
琴心剑胆空传赋,
凤子鸾孙任听评。
向晓林峦惊目断,
望春晚景隔帘横。
请君莫遣春风动,
动摇山根绿渐平。
这首古诗《竹翠》由宋代诗人姜特立创作于公元1159年。当时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在这个时期,姜特立的人生经历也相当丰富,他曾担任过南宋朝廷的高官,但因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贬职,晚年在江西一带隐居。
这首诗以翠竹为主题,表现了竹子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诗中,作者通过描述翠竹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古代贤达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对那些空有才华却无实际行动的人提出了批评。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最后两句,作者提醒人们要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不要让春风轻易地吹走美好的回忆。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作者在人生低谷时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