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答
向背稀稠各自宜,荣枯开谢且随时。
春风最是无凭据,到底真心不属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朝向和背离都需要适度,繁茂与凋零也是自然的规律。
春风看似无端却影响着万物,但是它的本意并非为了让人沉醉其中。
去完善
释义
1. 向背:朝向和背离,这里指梅花的花瓣有的朝上有的朝下。
2. 稀稠:稀疏和密集,这里指梅花的疏密程度。
3. 荣枯:繁荣和枯萎,这里指梅花的花期和凋谢期。
4. 开谢:开花和凋谢,这里指梅花的生长过程。
5. 春风:指春天的风,这里代指春天。
6. 无凭据:没有依据,这里指春天的温暖和寒冷并无定数。
7. 真心:真实的情感,这里指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8. 不属伊:不属于他人,这里指诗人的喜爱之情只属于梅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梅答”,实际是在咏叹梅花,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认识和见解。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梅花的姿态和变化,它们或稀疏或浓密,各有其美观之处;有的花盛开,有的则凋落,顺应自然规律。这里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生长状态的理解,并表达了出顺其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
而后两句中,诗人提到春风并没有特定的依据,但梅花始终坚持自己的真实面貌,不为外界所动。这实际上是对梅花品质的一种赞美:即使外在环境多变,梅花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品质,坚定不移地活出自我。这首诗借梅花的形象传达了诗人自身的坚定品质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答》是南宋诗人赵时韶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也就是南宋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金朝和南宋的对立局面,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希望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赵时韶作为一名南宋文人,他的人生际遇也与这个时代密切相关。他曾在官场任职,但因不满官场的腐败和黑暗而辞官回乡。在归隐田园的日子里,赵时韶更加关注民间的疾苦,他的诗歌作品也更多地反映了对民众的同情和对国家的忧虑。
《梅答》这首诗以梅花为喻,表达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高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诗人通过赞美梅花的品质,实际上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品格的追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纷争,以及赵时韶个人的遭遇和心境,这些都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内涵和广泛的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