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晦马迹桥
便请行从马迹桥,何须乘鹤簉丛霄。
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你可以跟着马儿走过的痕迹走去马迹桥,不需要乘坐仙鹤飞向云霄。为何如此渴望要前往那个地方,还不是因为那里的山僧热情邀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元晦:朱熹的字,南宋理学家。
2. 马迹桥:朱熹曾在此地作诗,张栻步韵唱和。
3. 行从:跟随,指与朱熹同行。
4. 底事:为何,什么原因。
5. 山僧:此指寺庙里的僧人。
6. 苦见招:被苦苦邀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首句“便请行从马迹桥”中,诗人邀请友人一同游览马迹桥,展现出对友情的珍视。接下来的诗句“何须乘鹤簉丛霄”中,诗人暗示出他们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认为不必追求超凡脱俗的生活。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到他们之所以会来到这个地方,并不是因为山僧的热情招待,而是因为他们自己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向往。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之情。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元晦马迹桥》是南宋著名诗人、学者张栻(号南轩)的一首佳作。此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时值南宋政局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
张栻在青年时期便已展现出非凡的才学和胆识,结识了陆游、范成大等文人雅士。后来成为南宋理学的重要人物,他与朱熹齐名,被世人并称为“朱张”。此时,他已经进入朝廷任职,因为贤能才华而受到皇帝的重用。
《和元晦马迹桥》正是他在官场上有了更多见识和体验后所作。诗中以“马迹桥”为题,表达了他对当年繁华盛世的回忆和对国家治理的期盼,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忧虑战乱、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