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杂兴十首 其七
萧然一榻本无尘,转物庵中老病身。
江上桃花空记面,不如啼鸟解留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宁静的小床上并无尘埃,在这转物庵里是年老多病的我。
江边桃花曾经相识的面容,但比不上鸟儿懂得留住春光。
去完善
释义
1. 萧然:形容孤寂冷落的样子。
2. 一榻:即一张床。
3. 无尘:指干净,没有尘埃。
4. 转物庵:地名,位于江南一带。
5. 老病身:指身体衰老多病。
6. 江上桃花:这里代指江南的桃花。
7. 空记面:指仅仅留下记忆。
8. 啼鸟:鸣叫的鸟儿。
9. 解留春:懂得留住春光。
去完善
赏析
《新年杂兴十首 其七》以“萧然一榻”开篇,展现出诗人的孤寂与清净,然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却发现自己已被岁月雕琢成“转物庵中老病身”,流露出对年华逝去、身体渐衰的无奈与感慨。
接着,诗人提到江上的桃花,这里的桃花似乎象征着美好的回忆或者期望,但却已经消失在流逝的时光中,仅仅留下一片空白的记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啼鸟”的叫声,它们以其天然的韵律留存住了春天的美好。这使得读者体会到生命的力量与自然之美,也在某种程度上舒缓了诗人心中那挥之不去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从个体的生命体验出发,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却又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揭示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新年杂兴十首 其七》,是南宋诗人李光在公元1189年的新年期间创作的组诗之一。这个时期,正值宋金战争之际,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政治形势紧张。李光作为主战派的官员,曾力荐抗金,但因政治斗争而屡遭贬谪。
在新年这个特殊时刻,李光有感于国家命运的艰辛和个人遭遇的不幸,写下了这组诗歌。通过描绘新春景象,寄托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