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杨令藏春坞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题杨令藏春坞三首 其二
汝阳红槿帽,欲挽春风回。 不用宝刀截,试看羯鼓催。 玉树日日新,金莲步步开。 仍须觅春草,随人处处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江苏高邮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孙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他在北宋时期科举及第,历任州县官员。靖康之难后,金兵...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你是说,把你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古诗句给我看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汝阳:这里指古汝阳县,在今河南省西南部。 2. 红槿帽:用红花制成的帽子。 3. 宝刀:珍贵的刀。 4. 羯鼓:古代打击乐器的一种。 5. 玉树:形容树的高大美好。 6. 金莲:形容花朵的鲜艳。 7. 春草:春天的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题杨令藏春坞三首 其二》是宋朝诗人孙觌所写,描绘了春日里繁花似锦的美景。诗句中提及的“汝阳红槿帽”、“玉树”和“金莲”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春光图。 诗的开篇用“汝阳红槿帽”来形容春天的景象,就像要用帽子留住即将离去的春风一样。接下来两句“不用宝刀截,试看羯鼓催”,表达了春天来得很快,就像不用宝刀切断,就能看见春天的脚步被羯鼓催促着前进。 而后的“玉树日日新”和“金莲步步开”则分别描绘了春天里新生的植物和花朵,每天都呈现出新的面貌,就像莲花一步一步慢慢开放。最后两句“仍须觅春草,随人处处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春天无尽的寻觅之心,希望能在每一处地方都找到春天的足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杨令藏春坞三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孙觌在公元1150年左右所创作的一首七言诗。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南北分治的动荡时期,家国局势险恶,百姓疾苦重重。孙觌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优美的景色,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这个时期,孙觌本人曾出任太常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致力于国家政治事务,积极参与了南宋的政治生活。然而他身处乱世,无法改变国家的命运,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 此外,这一时期,北宋王朝覆灭已近五十年,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朝野上下,佞臣当道,忠良受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国家局势堪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孙觌的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