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不动心。
尔年已及德未就,可不汲汲痛自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孔子:孔子的名字是孔丘,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2. 不惑:指40岁的人,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经历,所以不会因疑惑而感到困惑。
3. 孟子:孟轲,战国时期邹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4. 不动心:形容人在面对诱惑或者威胁时,内心保持冷静和平静,不受其影响。
5. 尔:你,这里指作者自己。
6. 已及:已经到了。
7. 德未就:德行还没有完全具备。
8. 可不:表示应该。
9. 汲汲:急切的样子。
10. 痛自箴:深刻地自我反省。
去完善
赏析
《四十》这首诗通过引用孔子的“四十而不惑”和孟子的“四十不动心”来表达对年龄、智慧和修养的反思。诗人陈淳借此提醒自己在年近四十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积累,但仍然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以实现更高的道德境界。
首句“孔子四十而不惑”,意味着在人生四十年时,孔子已经克服了疑惑和迷茫,有了坚定的信仰和方向。紧接着的“孟子四十不动心”,则表达了孟子在四十岁时,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和欲望,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定。这两句引经据典,强调了四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人们应该具备成熟的智慧和稳定的心态。
诗的后两句“尔年已及德未就,可不汲汲痛自箴”,则是陈淳对自己的告诫。他提到自己虽然已经年近四十,但在道德修养方面尚未达到理想的高度。因此,他必须抓紧时间,努力提升自己,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
这首诗通过对比孔子和孟子的境界,以及对自己现状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努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十》是南宋诗人陈淳在118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值宋朝中期,面临着金国的侵略和国内政治动荡的困境。陈淳生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谪。
这首诗以四十岁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在这个年龄阶段,人们往往面临着许多压力和挑战,如家庭、事业和社会地位等。陈淳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中年人的困惑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