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城南展氏园登阁
金灯奋髯阶砌宽,杨柳缓带楼阁闲。
我来不为春事促,西风斜日面前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金色的灯笼在台阶上随风摆动,柳树枝条在楼宇间轻轻摇曳。我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欣赏春天的景色,而是在秋日的夕阳下欣赏眼前的山景。
去完善
释义
"金灯奋髯阶砌宽":这句诗描绘的是秋日里的景色,其中"金灯"指的是金色的菊花,"奋髯"形容菊花的盛开状;"阶砌宽"则指台阶宽阔。
"杨柳缓带楼阁闲":这里的"杨柳"指的是柳树的枝条,"缓带"是指松开的衣带,表示轻松自在的样子;"楼阁闲"则表示诗人在这座楼阁里显得悠然自得。
"我来不为春事促":这句表达了诗人并非为春天的风景而来,而是在秋天来到了这里。"春事促"意味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在这里是诗人借以表明他此行的目的并非为了欣赏春天的美景。
"西风斜日面前山":这句诗描述了在诗人面前的山水风光,"西风"指从西面吹来的风,"斜日"是夕阳,"面前山"则是诗人所处的楼阁前方的山脉。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秋日游城南展氏园登阁》中,诗人饶节以开阔的视野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色。首先,他以“金灯奋髯阶砌宽”来形容秋天的阳光,金色的阳光照耀在台阶上,仿佛有胡须飘动。这种形象生动的比喻,突出了秋天的温暖和明亮。接着,诗人又以“杨柳缓带楼阁闲”来描述秋天宁静的景象,柳树缓缓垂下的枝条如同腰带一般,装点着寂静的楼阁。这里,诗人通过细节的描绘,表现出秋天的静谧和安详。
接下来的两句“我来不为春事促,西风斜日面前山”,是诗人的自我表达。他表明自己之所以来到这个地方,并不是为了欣赏春天的繁华,而是想要感受秋天那温暖的阳光和凉爽的西风。这里的“面前山”,既点出了地点,又象征着一种自然的力量,使人感受到秋天的壮丽与辽阔。
整首诗,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其对秋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秋日的美景,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秋日游城南展氏园登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仁宗时期,大约是公元1045年前后。这个时期,饶节作为士人阶层的一员,因为学识渊博和品德高尚受到当时朝廷的重视。他游历广泛,尤其喜爱山水园林景致,许多诗篇都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这一时期,饶节生活在北宋社会政治较为稳定的年代,文化艺术空前繁荣。诗人们在形式和内容上勇于创新,力求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个人思想感情,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全面发展。饶节的一些作品,如《秋日游城南展氏园登阁》等,正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他的诗歌描绘了城市乡村的自然风光,展示了士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