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刘伯温秋怀韵 其二

标题包含
和刘伯温秋怀韵 其二
仙人韩伯鸾,弄箫吹紫兰。一吹洞芝长,再吹翠云寒。红日长不死,何忧芳岁阑。常乘双鹿车,遨游三素端。有时念下土,临风动哀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浙江金华人。他是明朝初期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查看更多
小藻
去完善

译文
仙人为韩伯鸾,吹奏紫兰洞箫。一次吹奏使灵芝生长,再次吹奏令翠绿浮云翻涌而寒冷。太阳长久照耀不灭,无须担忧芳草的枯萎。他常常乘坐双鹿所拉的车,在天空中畅游。有时候思念人间,迎风而感慨哀伤。
小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刘伯温:刘基,字伯温,明朝开国功臣之一。 2. 韩伯鸾:仙人名,相传为尧帝时人,以善于吹箫著称。 3. 紫兰:紫色兰花,寓意高洁。 4. 洞芝:灵芝草,象征长寿。 5. 翠云:绿色的云彩,这里指代苍翠的树木。 6. 红日:太阳,象征着皇帝或国家。 7. 芳岁阑:年岁将尽,指季节更替。 8. 双鹿车:古代神话中仙人的座驾。 9. 三素端:天边的三颗星,即三星,代表神仙居住的地方。 10. 下土:尘世,人间。
小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韩伯鸾(字子房)为主角,描绘了他在天界悠扬地吹奏着紫兰玉箫的场景。每一声吹奏都似乎能唤醒生命力,使灵芝茁壮成长,却又能让翠绿的云朵感受到寒冷。尽管太阳长存不朽,但诗人担忧的是美好时光终将会走向尽头。然而,他仍然时常乘着鹿车,漫游于仙境的三素端。不过,在诗的最后,我们得知他偶尔会因牵挂人间而哀伤不已。整首诗借仙人韩伯鸾的形象展现了人生无常、愁绪难消的主题,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慨。
小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明初的洪武年间,元末明初的知识分子和诗人宋濂以一首《和刘伯温秋怀韵 其二》展现出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那时,大明帝国刚刚建立,虽然结束了元朝对中原的统治,但社会经济亟待恢复,民生困苦,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复杂交织。当时国家急需人才,宋濂身为文臣,积极投身于国家的治理之中。 出生于浙江金华的宋濂,幼年便接受了儒家经典教育,成年后游学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士仁人,对人民的疾苦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切,特别是这首《和刘伯温秋怀韵 其二》更见其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
小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