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天台陈庭学序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篇文言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文后如下:
中国西南部风景优美,特别是四川一带最为奇特。然而,它距离中原地区有一万里的路程,陆地上有险峻的剑阁和曲折的栈道,水路则有瞿塘峡、滟滪堆等地危险重重。骑马旅行,穿梭在竹子丛生的山区,往往连续几天看不到山顶。站在高处俯瞰,能看到深不可测的山谷,让人心惊胆颤。乘船而行,江中的礁石锋利无比,波涛汹涌,稍有不慎船只就会破损,落入水中成为鱼鳖的美食。这里的环境极其艰险,所以不是富有的官员,很难游览;没有才华横溢的人,即使游览也难以有所收获;不是强壮勇敢的人,往往在这里度过余生。对此,喜欢探险的人深感遗憾。
天台的陈庭学,擅长作诗。他从中书左司掾的职位,多次跟随大将北征,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四川都指挥司照磨,通过水路抵达成都。成都作为四川的要地,是杨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的故居,也是英雄豪杰战斗、防守的地方,更是诗人和文人游览、饮酒、射箭、赋诗、歌唱的好去处。陈庭学游览了所有这些地方。每游一处,他必然写诗记录所见所闻,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因此他的诗艺越来越高超。三年后,他以规定的条件辞职回乡,在京城与我会面;他精神更加饱满,言辞愈发豪壮,志向更高远;这得益于他游历山水的经历。
我对此非常惭愧,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游遍全国,但因为学业未完成而没有时间。等到年纪稍长可以出行时,各地却战乱频发,无法安心旅游。如今,正值国家昌盛,四海升平,各个地方都团结在一起,而我已是满头白发。想要像陈庭学那样出游,还有可能吗?
但是,我听说古代贤能的人士,比如颜回、原宪,他们都在简陋的居室里安身立命,虽然生活困苦,但精神世界却是充实丰盈,就像胸怀天地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他们也有超出山水之外的追求吗?陈庭学可以尝试回家去寻找这个答案,如果他有所领悟,希望能告诉我,我也愿意倾听和学习。

去完善
释义
收到的内容是:《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1. 注释:【惟】只有,唯有
2. 注释:【中州】古代中国的地理中心区域,这里指中原地区
3. 注释:【剑阁栈道】剑阁,位于四川省北部;栈道,在陡峭的山崖上用木桩、石板等修建的道路,便于通行
4. 注释:【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奉节县境内
5. 注释:【滟滪】滟滪堆,长江中的大石头,唐代以前被认为是长江的枯水标志
6. 注释:【篁竹】竹林,通常指竹子茂密的地方
7. 注释:【胆肝】胆与肝,这里指的是心情,心情激动时会影响肝气的正常流动
8. 注释:【悼栗】恐惧战栗,形容惊慌害怕
9. 注释:【悍利】尖锐锋利
10. 注释:【波恶涡诡】波涛汹涌,漩涡诡异
11. 注释:【糜碎土沉】船只破碎,陷入淤泥
12. 注释:【嗜奇】喜爱奇特的事物
13. 注释:【中书左司掾】古代官职名称,这里指陈庭学的工作职位
14. 注释:【大将北征】古代军队出征北方敌人
15. 注释:【四川都指挥司照磨】古代四川地区的军事官员
16. 注释:【扬子云】扬雄,西汉文学家
17. 注释:【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
18. 注释:【诸葛武侯】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19. 注释:【劳】功劳,功绩
20. 注释:【免归】辞职回家
21. 注释:【京师】首都,这里指明朝的北京
22. 注释:【方】当初,原来
23. 注释:【学未成】学业未完成
24. 注释:【无暇】没有时间
25. 注释:【齿益加耄】年纪越来越大
26. 注释:【宇内】全国,天下
27. 注释:【蓬蒿】野草,这里指简陋的生活条件
28. 注释:【颜回】春秋时期的贤士
29. 注释:【原宪】春秋时期的贤士
30. 注释:【囊括于天地】精神充实,胸怀宽广

去完善
赏析
《送天台陈庭学序》赏析:
此篇赠序以川蜀山水为引,描绘了山川险峻和英勇豪杰的往昔事迹,赞扬了陈庭学的才情和壮志。作者感慨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少年时的理想,希望陈庭学能游览祖国山河,拓宽眼界,丰富人生阅历。
同时,作者提出古代贤士即使身处简陋环境,依然能够胸怀壮志,这也为陈庭学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向——探求超越山水的精神境界。作者期待陈庭学在回归故里后,能够追求更高的目标,并同他分享心得。全文充满深情厚谊,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天台陈庭学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所创作的骈文。这篇古文骈四俪六,对仗工整,词藻华丽,表现出宋濂深厚的文学功底。
宋濂生活在明朝初期,当时国家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宋濂作为文人学士,以文章为武器,积极倡导儒家文化,提倡道德修养,关注社会现实,用文字来唤起人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文中,宋濂赞扬了陈庭学的才华和志向,认为他有能力治理好地方,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也勉励陈庭学要谦虚谨慎,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才能,为民造福。
总的来说,《送天台陈庭学序》一文表达了宋濂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反映了明朝初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