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 其十 太宗既继大统平海节度使陈洪进献漳泉二州为拓闽关第十
闽关屹南纪,上应牛女星。南将窥瘴海,东或带沧溟。五季失羁御,藩镇擅甲兵。太阿既倒持,僣窃渎恒经。谁欤据二州,于此建节旌。予夺自已出,况复望来庭。太宗嗣宝符,涣号风霆行。稽首归厥命,覆冒仰王灵。鞮译通绝域,圭贽集明廷。神猷杳难测,穆穆臻泰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福建地处南部,接近银河。南方可以俯瞰瘴气弥漫的海面,东方则靠近沧海。五代时期失去控制,地方军阀掌握了武装力量。朝廷失去了权柄,混乱的局面亵渎了正常的秩序。谁能占据这两州之地,在这里建立指挥的旗帜呢?这里是权力的中心,也是众人心之所向。
太宗继承大宝,立即宣布新的法令,就像风吹雷霆一样迅速。地方官员俯首称臣,忠诚于国家的法律,敬畏着君王的神威。翻译者们将信息传递到遥远的国度,各种珍贵的礼物都汇集在光明的朝廷里。皇帝的威严深不可测,他的品德高尚如同天空一般高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闽关:福建省的关隘。
2. 南纪:南方地域。
3. 牛女星:牵牛星,这里指天空中的一段区域。
4. 瘴海:指福建沿海地区。
5. 五季:五代时期,指907-960年间的五个朝代。
6. 太阿:古代宝剑名,这里代指权力。
7. 倒持:反手握剑,形容失去控制权。
8. 僣窃:篡夺国家政权。
9. 恒经:永恒的准则。
10. 节旌:古代出征时的标志。
11. 已出:已经脱离掌控。
12. 望来庭:望见朝廷的意思。
13. 太宗:指北宋太宗皇帝赵炅。
14. 嗣宝符:继承皇帝的宝座。
15. 涣号:皇帝的命令。
16. 风霆行:雷厉风行,形容执行力强。
17. 稽首:磕头,表示尊敬和服从。
18. 覆冒:覆盖和包围,形容全面负责。
19. 仰王灵:仰望皇家权威。
20. 鞮译:翻译官。
21. 绝域:遥远的地区。
22. 圭贽:古代诸侯向天子朝贡的礼物。
23. 明廷:朝廷。
24. 神猷:圣人的谋略。
25. 杳难测:难以捉摸。
26. 穆穆:庄严肃穆的样子。
27. 臻泰清:达到太平盛世。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北宋初年太宗皇帝平定福建的诗歌。诗歌以闽关(即今福建地区)地理和星象背景开篇,点明地方的重要性。接着回顾五代时期地方藩镇割据的情况,突出了太平统一的历史必要。诗中描绘了太宗皇帝的英武形象以及他建立基业的伟大事业,并赞美了陈洪进献漳泉二州的忠诚。此外,诗人还提到了与外部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交流,以示国家强大、盛世太平的景象。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睿智才情和历史眼光,为我们展示了北宋初期国家统一、民族和睦的社会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为公元976年至1022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及他的弟弟赵光义统治期间,国家逐渐稳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的才情得以尽情抒发。诗人宋濂,曾任翰林院编修、太史令等职位,对北宋时期的文治武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个时间段里,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在政治方面,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官僚机构,减少冗员,提高行政效率;在经济方面,他注重农业和商业的发展,鼓励民间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军事方面,他实行了严格的兵役制度,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
在这个背景下,诗人宋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宋铙歌鼓吹曲十二首 其十 太宗既继大统平海节度使陈洪进献漳泉二州为拓闽关第十》。诗歌描绘了北宋初年的和平景象,以及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