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九一
两眼碧,一面黄。
舌头不掉,鼻孔难藏。
老兔静弄魄,灵犀通得光。
历历机感兮,何用思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两眼碧":形容禅人的眼睛明亮有神。
2. "一面黄":指禅人脸部的肤色。
3. "舌头不掉":这里形容禅人口齿伶俐,表达清晰。
4. "鼻孔难藏":比喻禅人呼吸自然,无所畏惧。
5. "老兔静弄魄":形象描绘出禅人在静谧中的精神活动。
6. "灵犀通得光":形容禅人心灵感应的敏锐程度。
7. "历历机感兮":禅人对于事物的直觉感受非常清楚。
8. "何用思量":禅人对事物无所思考,顺其自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展现了一幅禅宗画境。诗中“两眼碧,一面黄”描述了画中人物的容颜特征;而“舌头不掉,鼻孔难藏”则通过人物的细节表现暗示了其内心的修为与悟性。
接着,诗人以老兔和灵犀这两种具有智慧和直觉的动物作比,使画面更加丰满且富有哲理。老兔的静谧和灵犀的通透传达了一种禅宗特有的精神境界,即无思无想的内心宁静。
最后两句“历历机感兮,何用思量。”指出这种心灵的感应已经足够清晰,无需再过度思考或忧虑。整首诗在简明扼要的语言中展现了禅宗所倡导的内心空灵、与自然相融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九一》是南宋末年诗人释正觉的一首题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60年前后,即南宋末期。
在这个时期,诗人释正觉已年逾古稀,他在禅宗佛教领域有着丰富的学识和实践经验。他曾任临安灵隐寺住持,对禅宗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这一时期,南宋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蒙古大军逐渐逼近,国土沦陷的危机日益严重。诗人身处其中,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南宋与蒙古的战争正酣,南宋政府为了稳定民心、鼓舞士气,大力推行佛教教义,强调禅宗教化的作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诗人在自己修行的过程中,既关注国家命运,又关注民众疾苦,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禅宗信仰的理解和对时代的感慨。
诗人的这首《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九一》,以禅僧形象为象征,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信念的坚守,以及对禅宗修行生活的执着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南宋末年的时代风貌和民族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