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满庭芳(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

标题包含
满庭芳(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旧山闲却眠峨。雪堂重到,但觉客愁多。来往真成底事,人应笑、我亦狂歌。凭阑久,云车不至,举盏酹东坡。 少年,浑妄意,斗冲剑气,雷化龙梭。到如今,翻羡白鸟沧波。松柏毕吾手种,依然□、烟蕊霜柯。君知否,人间尘事,元不到渔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流谦(1072年-1128年),字无变,号澹轩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他出生于四川眉州(今四川眉山市),是北宋著名文人苏轼的同乡。 李流谦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当时的文人墨客交往甚密。后来,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到家乡来吧,我现在身处何处?是那宁静的山林。重新回到雪堂,只感到无尽的忧愁。人们在笑我的痴狂,而我仍在唱着歌。在栏杆旁长久地等待,但云彩的车子始终没有出现,只好举起酒杯向苏轼致敬。 那时的我,年轻而无知,就像把剑气化为雷电,把龙梭化作雷声。但现在,我却羡慕起那些在湖泊和海洋中自由翱翔的白鸟。那些我用双手种植的松树和柏树,依然翠绿,就像是云雾中的花朵和霜雪中的枝条。你知道吗,这些人间琐事,都影响不到那些捕鱼人的蓑衣。
去完善
释义
1. 归去来兮: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标题,意为归隐田园。 2. 归何处:指回到哪里去。 3. 旧山:家乡的山。 4. 眠峨:指的是四川峨眉山,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家乡。 5. 雪堂:苏轼在黄州时建的住所,也叫东坡雪堂。 6. 底事:什么事。 7. 人应笑、我亦狂歌:意为我狂歌,人们会笑话我。 8. 云车:传说中的仙车。 9. 酹:把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 10. 东坡:苏轼。 11. 浑妄意: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12. 斗冲剑气:形容剑气旺盛。 13. 雷化龙梭:形容变化迅速。 14. 白鸟沧波:白色的水鸟在苍茫的水波上飞翔,喻指自由自在的生活。 15. 松柏毕吾手种:松柏都是我亲手种植的。 16. 依然□、烟蕊霜柯:仍然能看到烟雾中的花蕊和霜打的树枝。 17. 元不到渔蓑:这些事情原本与渔夫无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题“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乃是以苏轼为楷模的纪念之作。“归去来兮,吾归何处,旧山闲却眠峨”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当年苏轼暂住于此的景仰之情。接下来的“雪堂重到,但觉客愁多”则表达了诗人故地重游时的感慨,以及对苏轼的深深怀念。 上阕末句“凭栏久,云车不至,举盏酹东坡”借用了苏轼的名句,表达了词人对苏轼未能实现政治抱负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下阕开篇“少年,浑妄意,斗冲剑气,雷化龙梭。”以壮志凌云的少年形象自喻,表现了自己曾经锐气冲天,充满激情的岁月。然而,紧接着的“到如今,翻羡白鸟沧波。”却一转激昂,转向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彻悟与超脱。接下来的“松柏毕吾手种,依然……烟蕊霜柯。”则是以咏物的方式传达出对生活的坚持和信念,无论是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改变初心。词的最后,诗人再次发问:“君知否,人间尘事,元不到渔蓑。”既是问对方,也是自问,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清醒认识和对人生道路的坚定选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庭芳(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是南宋诗人李流谦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如下: 李流谦生于南宋时期,即公元1158年左右。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南宋政权已建立近一个世纪,社会相对稳定。然而北方的金国对南宋的威胁仍然存在。 在李流谦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南宋孝宗、光宗和宁宗三朝,曾任吏部尚书、礼部侍郎等职。李流谦生活在南宋中后期,这个时期文坛上出现了许多著名文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人民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流谦与苏轼(苏东坡)一样,都是南宋著名的文人。他在黄州游雪堂时,有感于苏轼当年在此地的生活经历和作品,写下了这首《满庭芳(过黄州游雪堂次东坡韵)》。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