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杖及尘拂子

标题包含
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杖及尘拂子
溪昏雾多,润即搓挪。 路微石狠,弱即担柯。 在我窝兮不可摐,十二红边千百红,入山转深春转浓。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质(1035年-1112年),字景文,号雪山,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王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历任知县、通判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溪水昏暗雾气弥漫,湿润的地方就搓揉挪动。道路狭小石头坚硬,虚弱的时候就用担子支撑。在我的巢穴里不能碰撞,十二种红色环绕着千种万种红色,进入山里春天越来越深颜色越来越鲜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栗里:地名,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2. 华阳窝:作者虚拟的地名,借指他的住处。 3. 溪:河流,这里指的是栗里的溪流。 4. 昏雾:形容雾气浓重。 5. 润:湿润,这里指溪水湿润。 6. 搓挪:指用木棍在潮湿的地方探路。 7. 路微石狠:形容道路崎岖不平。 8. 弱:身体虚弱。 9. 担柯:用手杖挑着担子行走。 10. 窝:居所,这里指作者的住所。 11. 不可摐:指不要敲击住所,以免损坏它。 12. 十二红边千百红:形容春天的花朵盛开。 13. 入山转深春转浓:进入山里,春天变得更加浓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诗人以“溪昏雾多”开篇,渲染出一片朦胧、神秘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山水画中。接着,诗人用“润即搓挪”来形容溪水在湿润的土壤中流淌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描述路途中的艰辛和自身的弱小,表达了人生道路上的困境和挣扎。 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消极的情绪,而是转而强调自己的坚定信念。他通过“在我窝兮不可摐”这一句,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尊严,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同时,诗人还通过“十二红边千百红,入山转深春转浓”这两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使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虽然生活中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栗里华阳窝辞 栗里杖及尘拂子》是南宋著名诗人王质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08年(开禧四年),时值南宋时期,金国虎视眈眈,北宋刚灭亡不久,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王质自幼聪颖过人,颇具才干。年轻时涉足仕途,历任主簿、教授等职位。然而,他一生并未在政治舞台上有太大作为,反而因性格耿直而屡遭排挤,最后黯然退出官场。这使他深感世事无常,对现实生活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愤懑之情。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了隐逸之路,寄情山水,潜心诗歌创作。 在创作这首诗时,王质正值晚年。他隐居在华阳洞附近的栗里村,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诗中的“栗里杖”和“尘拂子”都是他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象征着他的隐逸之志和对世俗的淡泊之心。通过描绘这些日常之物,王质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宦海浮沉的厌倦。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作者在此时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山水景物之中,通过对寻常物品的描绘,传达了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