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水友别辞 地黄糖

标题包含
山水友别辞 地黄糖
风来闻清香,月来见清光。 鶗鴂但先鸣,芐芭毋歇芳。 糖他糖,总弗强,草花树花争结房,迎梅送梅陂愈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质(1035年-1112年),字景文,号雪山,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王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历任知县、通判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清风吹来时飘散着阵阵清香,明月照耀时展现出明亮的光芒。杜鹃鸟首先鸣叫,而地黄和荷花永不停止地散发着芬芳。无论它们如何努力,总是无法变得强大。花草树木争相结出果实,迎接梅花、告别梅花的池塘更加翠绿。
去完善
释义
1. "地黄糖":即地黄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这里作为题目,意在表达诗歌的主题与中草药有关。 2. "风来闻清香,月来见清光":描述了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清风带来香气,月光下呈现出美丽的光泽。 3. "鶗鴂但先鸣":鹈鴂是一种鸟,鸣叫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里表示春天的来临。 4. "芐芭毋歇芳":芐芭是一种植物,开花时香气浓郁。这里的意思是:不要让芐芭的香气消失。 5. "糖他糖,总弗强":“糖”是指地黄糖;“他糖”可能是指其他的药物或草药。“总弗强”是说无论哪种草药,都比不上地黄糖的作用。 6. "草花树花争结房":草花和树花争相开出花朵,表达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7. "迎梅送梅陂愈苍":“迎梅”是欢迎梅花开放;“送梅”是送别梅花凋谢。“陂愈苍”是形容池塘边草木变得茂盛而苍翠。这句话意味着春天到来,大地复苏。
去完善
赏析
王质这首《山水友别辞·地黄糖》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首联以“风来”、“月来”开篇,既表现出山水的广阔无垠,又展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悠然自得。接着,诗人用“清香”和“清光”来形容地黄糖的香气与色泽,使得读者仿佛能闻到其扑鼻的香味,看到其晶莹的光泽。 颔联以“鶗鴂但先鸣”起笔,突出了地黄糖的馥郁芬芳,也借此传达出自然界蓬勃的生机。紧接着的“苄芭毋歇芳”则进一步强调地黄糖的香气持久不衰,同时也体现了大地母亲慷慨无私地滋养万物的精神。 颈联“糖他糖,总弗强”是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地黄糖的喜爱。这一句不仅使整首诗的节奏更为和谐,而且流露出诗人热爱生活、享受自然的豁达态度。随后,“草花树花争结房”一句表现了花草树木在春季里竞相生长、争相斗艳的场景,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尾联“迎梅送梅陂愈苍”则通过描绘梅花盛开时的美景,再次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无穷。这句还意味着诗人与自然同在,与天地同乐的旷达胸怀。 总的来说,这首《山水友别辞·地黄糖》既体现了王质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文人雅士的风范。全诗通过对地黄糖细致入微的描绘,成功地塑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物我两忘的诗境,值得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山水友别辞 地黄糖》是南宋诗人王质所作。据历史资料记载,王质生活在公元1135年至1213年之间,是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骚客。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离别之情见长,这首《山水友别辞 地黄糖》即是其代表之作。 在王质生活的时代,南宋政权刚刚建立不久,社会局势尚不稳定。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大多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王质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也通过自己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在这首《山水友别辞 地黄糖》中,王质通过对地黄糖的描绘,表达了与朋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这种情感既有对个人友谊的珍视,也有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质对朋友的真挚感情,也可以体会到他对国家的深沉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