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龚嘉谋墨梅
梅花一枝复一枝,是邪非邪吾不知。
空堂惨淡寒寂寞,安得璀璨生光辉。
今朝朔云覆江野,无乃雪花冲屋楣。
少定徐观元不尔,壁上横陈皆不飞。
摩挲零乱争欲动,亟避又不来沾衣。
稍悟寒英著明缟,已信未信犹衔疑。
虽然是梅不是雪,亦岂人力攘天机。
伸脚欲下俄复缩,泠泠亦似奔湍溪。
忽听簷牙啅林雀,纷纷惊下玉葳蕤。
鼻端三嗅定何有,萧骚若有霜风吹。
乃是瀼溪小龚子,搦笔泛翰生清奇。
老杜见松被松吓,王子见梅遭梅欺。
却忆西湖疏影里,断桥流水袖香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支梅花又一支,我竟分辨不清是或非。
空旷的房间寒冷又寂静,如何才能让这花儿闪耀光彩?
今日早晨乌云笼罩了郊外,莫非是要飘下雪花迎上屋檐?
静待片刻细细观察后,才发现墙上的梅花并不会飘落。
它们似乎想要离开原处,却又在逃避着不肯沾上衣襟。
此刻我才明白那些洁白的梅瓣,仍旧令人疑心是否真实。
尽管这些只是梅花而非雪花,但这自然之力仍难言喻。
我试探着想走近些,却又立刻退缩回来,不想让衣裳沾染到它。
渐渐地我理解了那寒凉的梅瓣犹如明亮的丝绸,内心也深信不疑。
这时候传来屋檐下的鸟儿声,它们受惊般纷纷飞离枝头。
我闻到了一丝淡淡的花香,仿佛能感受到丝丝寒风的吹拂。
原来是小龚子在描绘这片美景,他拿起画笔挥洒出无尽清新。
杜甫曾看到松树却被松树所惊吓,而王子看到梅花也被梅花所欺骗。
回想在杭州西湖的景致,断桥边的流水和袖中的花香记忆犹新。
去完善
释义
1. 题:诗的题目。
2. 龚嘉谋:字宾友,号武陵人,工诗文书法。为南宋著名学者。
3. 梅花:一种开花的植物,其花常具有清香。
4. 是邪非邪:表示疑惑的问句。
5. 空堂:空旷的屋子。
6. 惨淡:暗淡无光,引申为寂寥冷落。
7. 安得:如何能得到。
8. 璀璨:形容光彩夺目。
9. 朔云:北方的云气,喻指恶劣天气。
10. 无乃:或许。
11. 屋楣:房屋的前檐。
12. 少定:稍作停留。
13. 徐观:慢慢观看。
14. 元不尔:即“原不过如此”,表示并不十分惊艳。
15. 壁:这里指墙壁。
16. 横陈:纵横陈列。
17. 零乱:散乱。
18. 摩挲:抚摸。
19. 沾衣:接触到衣服。
20. 寒英:指梅花。
21. 明缟:明亮的白色。
22. 未信:不相信。
23. 伸脚欲下:想要走近欣赏。
24. 泠泠:清凉的样子。
25. 湍溪:湍急的溪流。
26. 啅:鸟叫的声音。
27. 萧骚:形容风吹声。
28. 霜风:秋风。
29. 老杜:杜甫,唐朝著名诗人。
30. 王子:指作者自己。
31. 断桥: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动立体的墨梅图,通过作者在画中逐渐发现和理解画面的过程,巧妙地展示了画作的神韵。诗人对画面中景物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其形态、动态的细腻描述,展现出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同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创作能力的自信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画家龚嘉谋的由衷赞美。整首诗既有浓厚的画面感,又富有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出诗人对生活、艺术的独特见解与深沉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质是南宋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题龚嘉谋墨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是宋光宗绍熙年间(公元1190年-1194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虽然暂时保持了国家稳定,但实际上政治局势复杂,外忧内患不断。
在这个时期,王质的人生际遇也颇为坎坷。他曾历任地方官职,但因为直言敢谏、秉公执法而受到排挤和诽谤,甚至被罢免。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和百姓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万古河山在,新亭草木悲”,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与此同时,南宋的文化艺术在当时也得到了发展。尤其是绘画方面,以梅花为主题的画成为了当时的热门题材。画家们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坚韧不屈的精神的追求。这种时代的氛围对王质的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得他在《题龚嘉谋墨梅》一诗中,通过赞美墨梅的坚贞和高洁,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