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
夕阳堪极目,况复近秋残。
塞逈横烟紫,江清照叶丹。
伍胥嗟路远,潘子念行难。
更有芜城恨,城空逼夜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夕阳美景尽收眼底,尤其在这即将结束的季节。
遥望远处的烽火狼烟,江河清澈映照着红叶。
伍子胥感叹路途遥远,潘岳感伤出行艰辛。
还有那荒芜之城留下怨恨,空寂之中倍感夜晚的寒冷。
去完善
释义
1. 夕阳: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这里指傍晚时分。
2. 堪:可以,足以。
3. 极目:尽情地远眺。
4. 况复:更何况,况且。
5. 秋残:秋天将要结束的时候。
6. 塞迥:辽阔的边塞。
7. 横烟紫:形容地平线上的天空呈现出紫色的烟霭。
8. 江清:江水清澈的景象。
9. 照叶丹:阳光照耀在树叶上,使叶子显得通红。
10. 伍胥:春秋时期吴国的伍子胥,他为了躲避楚国的追杀而逃往吴国,途经昭关时感慨路途遥远。
11. 潘子:指潘安,古代著名的美男子,曾因为羡慕别人出游而自己不能同去而写下《悼亡诗》。
12. 芜城:荒芜的城市。
13. 逼夜寒:临近夜晚时的寒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夕阳下的自然景色与深沉的离别之情。诗人以“夕阳堪极目”开篇,表达了夕阳的美丽和动人。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通过“近秋残”、“塞逈横烟紫”、“江清照叶丹”等诗句,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夕阳景象,寓情于景,渲染出离别的情感氛围。
接下来的诗句中,“伍胥嗟路远”表达的是友人之间的思念和担忧;而“潘子念行难”则表现出别离的痛苦和无奈。最后,“更有芜城恨,城空逼夜寒”更进一层,表现了诗人在离别之际所感到的无尽遗憾和孤独。整首诗歌以其深挚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使人感受到离别的沉痛和哀伤。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刘筠的《夕阳》是一首描绘晚霞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960-979年之间,也就是北宋初年。这个时期正值战乱过后,社会逐渐恢复安宁,人们开始关注生活琐事和自然美景。
在这个阶段,刘筠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失利,这让他感到十分沮丧。然而,他没有放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他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成为了一名官员。
这个时代,宋朝刚刚建立,国家百废待兴。尽管战乱刚过,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未减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刘筠将目光投向了大自然,用诗歌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在他的笔下,夕阳成为了一种美好的象征,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