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上之回

标题包含
上之回
上之回,大旗喜。 悬红云,挞凤尾。 剑匣破,舞蛟龙。 蚩尤死,鼓逢逢。 天高庆雷齐堕地。 地无惊烟海千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唐朝中期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李晋肃曾任县令。 李贺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七岁能诗,被誉为“神童”。然而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利,因为父亲的名字...查看更多
四木小酱
去完善

译文
走在上面的道路,大旗翻飞令人喜悦。 红色的云彩悬挂在空中,如同凤凰的尾巴在拍打。 剑鞘被撕裂,就像舞动着的蛟龙。 蚩尤已经死去,战鼓的声音仍在回响。 天空高远庆祝的雷声齐声落地。 地面没有惊慌失措的烟雾,海洋辽阔无边。
四木小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上之回:指君王行猎归来。 2. 大旗喜:形容旗子随风飘扬的样子。 3. 悬红云:旗帜如红云般悬挂在空中。 4. 挞凤尾:挥动凤凰尾巴似的旗帜。 5. 剑匣破,舞蛟龙:描述宝剑出鞘如同蛟龙舞动。 6. 蚩尤死,鼓逢逢:比喻战胜敌人,战鼓声犹如庆祝胜利的礼炮。 7. 高庆雷齐堕地:形容天空中雷声隆隆,仿佛从天空落下一般。 8. 地无惊烟海千里:大地上一片平静,千里之外的大海也显得平静无波。
四木小酱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的古诗,通过对战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敬仰与赞美。诗歌以"上之回"为主题,展现了军队出征时的盛况。"大旗喜"、"悬红云"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威武雄壮,彰显出军人的士气。紧接着,通过"剑匣破"、"舞蛟龙"、"蚩尤死"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激战情景。最后两句"天高庆雷齐堕地"和"地无惊烟海千里"则表达了对胜利的喜悦和对和平的期望。整首诗将战争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热血激昂的年代,感受到战争的激烈与壮美。
四木小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上之回》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一首描绘皇帝出行的宫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10年,正值唐朝晚期。在这个时期,皇帝对朝政的控制逐渐减弱,宦官和权臣的势力日益壮大,整个社会充满了动荡不安的氛围。 李贺在这一年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变故——他的父亲被贬为晋肃司马,这使得原本有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李贺失去了这个机会。这一事件使他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愈发强烈。然而,尽管生活艰辛,李贺并未放弃诗歌创作,他在这个时期写下了许多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如《上之回》等。 此外,这个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也逐渐转变,人们对于皇权的崇拜逐渐减弱,对现实的批判之声日渐高涨。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贺通过描绘皇帝出行的盛大场面,巧妙地讽刺了皇帝的奢侈荒淫,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四木小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