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信秋词五首 五

标题包含
长信秋词五首 五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以描绘边疆风光、表现戍边将士英勇豪放的精神风貌而著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出生于京兆(今陕西西安),家境贫寒。他年轻时曾漫游...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那精致的红罗帐内,却隐藏着无法排解的绵绵愁绪。
去完善
释义
红罗帐:华丽的红色纱帐,通常用于形容女子闺房;不胜情:难以承受的深情,暗含忧伤。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对比手法贯穿始终,开篇将长信宫的冷清与昭阳殿的喧嚣并列,形成鲜明反差,凸显了失宠者的孤独与落寞。“秋月明”不仅点出了时间背景,更渲染了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第二句中的“捣衣声”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寂感,仿佛每一记敲击都落在听者的心头。 后两句转入具体的场景描写,“白露堂中细草迹”描绘了一幅荒芜的画面,表现出环境的萧瑟与主人公内心的失落。“红罗帐里不胜情”则从视觉转向心理,揭示了深藏于华美外表下的隐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宫廷生活的细腻刻画,寄托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时代的普遍性悲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此时的王昌龄已步入人生的成熟阶段,他历经仕途坎坷,对宫廷生活和女性命运有着深刻的洞察。这首诗是《长信秋词五首》中的第五首,借汉代长信宫中失宠宫女的哀怨,来反映封建社会里被压迫女性的痛苦。诗人以秋月、捣衣声等意象,映衬出冷落寂寥的氛围,从而引发对深宫女子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