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
心如墙壁眼如眉,月饵烟蓑下钓矶。
湛湛寒光凝一片,波澜不犯取鱼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心灵如同坚固的墙,眼睛明亮如眉毛,月色照亮烟雾弥漫之处,蓑衣披身站在钓鱼石上。清澈寒冷的月光汇聚一片,湖面波澜不惊,捕获鱼儿然后回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心如墙壁:指心地坚定,不受外物干扰。墙壁比喻内心坚韧,不易动摇。
2. 月饵:月亮的倒影。这里用来形容水的清澈。
3. 烟蓑:蓑衣上的烟尘,表示长时间在外劳作。
4. 钓矶:钓鱼的石滩。
5. 湛湛:形容水深的样子。
6. 波澜不犯:指水面平静,没有波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渔人垂钓图。诗人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塑造了一位心境平静、目光坚定的渔夫形象。首句“心如墙壁眼如眉”形容这位渔夫内心坚定,不受外界干扰,如同墙壁般坚不可摧;他的眼神则敏锐犀利,犹如眉毛一般清晰可见。这种描写既展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为后面的场景描绘做了铺垫。
次句“月饵烟蓑下钓矶”描述了渔夫的装束和动作。在月光下,他披着烟蓑,手持钓竿,静静地站在水边的石头上等待鱼儿上钩。这一句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娴熟技艺,还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湛湛寒光凝一片,波澜不犯取鱼归”进一步描绘了渔人垂钓的过程。在寒冷的夜晚,水面波光粼粼,一片宁静;尽管周围风波不断,但渔人却能从容应对,成功地捕捉到鱼儿。这两句诗赞美了渔人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所要传达的道理:面对困境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的信念,方能取得成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诗句生动形象,富有哲理,使人深受启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道》是唐代诗人释道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804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公元804年,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中兴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也得到了发展。释道颜作为一位出家人,他的生活主要是从事宗教活动,致力于传播佛教教义,以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道路。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僧侣们纷纷投入到译经、讲经、写经等工作中,为社会做出了贡献。释道颜也不例外,他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对于道德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明道》正是他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