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枸杞

标题包含
枸杞
春槃撷新芽,秋篚得红实。 霜根醸我醪,色味两奇绝。 老人鬓已丝,处子何由得。 早佩斯人言,百岁真瞬息。 今我幸未衰,妙药况咫尺。 食前得珍蔬,新醸扫故疾。 瘴海风土恶,地气侵腰膝。 玄鬓或伛偻,襁褓颜已墨。 西河安可冀,北归愿如昔。 区区摘苍耳,麤陋非所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过(1072年-1123年),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第三子,与其父苏轼、兄长苏迈合称“三苏”。 苏过自幼聪颖过人,深受父亲苏轼的教诲和熏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日采摘嫩芽,秋天收获果实。 霜后的根部酿造美酒,颜色和味道都非常奇特。 老人们的头发已经变白,年轻女子又如何能得到呢。 早知道有这样的传言,百岁真的是一瞬间的事。 现在我很幸运还没有衰老,神奇药物就在附近。 饭前得到珍贵的蔬菜,新酿的酒可以扫除旧病。 瘴气弥漫的地方水土恶劣,容易侵蚀人的膝盖和腰背。 黑发的人也可能会驼背,婴儿的脸已经变黑。 西河怎么能指望呢,希望能像以前一样回到北方。 我只是摘取苍耳,粗糙简陋,无法与其它相比。
去完善
释义
1. 春槃:指春天盛放各种果蔬的盘子。 2. 秋篚:秋天用于收集果实的竹筐。 3. 霜根:形容枸杞根部经过霜冻。 4. 醪:发酵的酒。 5. 老人鬓已丝:比喻老年人的白发。 6. 处子:指年轻女子。 7. 斯人:这里的人,指诗人自己。 8. 珍蔬:珍贵的蔬菜,这里指枸杞。 9. 新醸:新酿的酒。 10. 瘴海:气候恶劣的地方,这里指作者所在地。 11. 西河:位于陕西的河流,这里代指北方的家乡。 12. 安可冀:怎能期望。 13. 北归:回到北方。 14. 区区:指微弱的力量。 15. 摘苍耳:形容做小事。 16. 麤陋:粗糙简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枸杞》,是宋代诗人苏过写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苏过以枸杞为主题,表达了其对养生、人生的感悟。 诗的开篇,苏过描绘了枸杞的生长过程:春天的盘子里采摘新鲜嫩芽,秋天的竹篮里收获鲜红的果实。紧接着,诗人提到枸杞的药用功效:霜后的根部可以酿酒,其色泽和味道都非常独特。这里,诗人通过描述枸杞的生长及功效,表达了对枸杞的喜爱之情。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苏过提到了枸杞的药用价值:对于老年人来说,枸杞有助于延缓衰老;而对于年轻女子来说,枸杞则可以保持容颜不老。诗人认为,枸杞的药效非常好,值得人们信赖。同时,诗人还指出,枸杞虽然只是普通的野菜,但其药用价值却非常高,足以让人们在短暂的人生中获得长寿。 随后,苏过又表达了自己对枸杞的感情:庆幸自己还未衰老,有幸能够品尝到这种奇妙的药物。他还将枸杞比喻为珍贵的蔬菜,认为食用枸杞可以消除旧病。这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枸杞的喜爱和珍视。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自身处境的描述,表达了其对枸杞功效的期待。他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之中,饱受瘴气的侵害,导致身体虚弱,甚至出现了伛偻的症状。然而,诗人坚信枸杞的神奇功效,希望能借助枸杞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 在诗的结尾部分,苏过表达了其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能在西河地区过上安稳的生活,像过去一样健康地北归。尽管枸杞的功效并非无敌,但诗人仍然对其充满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枸杞的生长、功效以及诗人自身的处境,表达了诗人对枸杞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期许。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枸杞》是北宋诗人苏过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歌颂了枸杞这种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960年至1127年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关于作者苏过的人生际遇,我们可以从他的父亲苏轼身上找到一些线索。苏轼在政治生涯中多次遭到贬谪,而苏过作为他的儿子,也难免受到牵连。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苏过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处于人生的一个低谷期。在这种背景下,他通过赞美枸杞来表达自己的坚韧意志和乐观精神。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人们更加注重自然和谐与人文关怀。因此,苏过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枸杞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命力和适应力的向往和尊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