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临兰亭序

标题包含
题临兰亭序
有若似夫子,尚兴阙里门。 虎贲状蔡邕,犹旁文举樽。 昭陵自一闭,真迹不复存。 予今获此本,亦可比玙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有孔子之风,振兴儒家之门。 勇猛如虎贲之士,身傍蔡邕之文。 昭陵已逝,真迹难寻。 今朝得此书,堪与美玉相比。
去完善
释义
1. 夫子:对孔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 阙里:指孔子居住的地方,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 3. 虎贲:古代勇士的称号。这里指汉代的著名书法家蔡邕。 4. 蔡邕: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 5. 文举:指郑玄,字文举,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哲学家。 6.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 7. 玙璠:古人佩带的一种玉饰。这里用来比喻王羲之书法的真迹。
去完善
赏析
《题临兰亭序》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苏易简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作者通过对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作品的赞美,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历史的感慨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首联“有若似夫子,尚兴阙里门”,以孔子为例,说明了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和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作者将书法艺术与孔子的思想相提并论,强调了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颔联“虎贲状蔡邕,犹旁文举樽”,以蔡邕和王粲为例,表达了对书法家的敬仰之情。蔡邕是中国东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作品以雄健有力著称;王粲则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以才学出众而闻名。这里,作者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对这两位书法家的敬佩之意。 颈联“昭陵自一闭,真迹不复存”,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其中葬有大量的文物珍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物已经不复存在。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昭陵真迹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尾联“予今获此本,亦可比玙璠”,以自己获得的《兰亭序》临摹本为例,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玙璠是一种珍贵的玉石,象征着纯洁和高贵。这里,作者将自己获得的《兰亭序》临摹本比作玙璠,表达了对自己所拥有的书法艺术的珍视和骄傲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兰亭序》书法作品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临兰亭序》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易简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56年,正值后周世宗柴荣北伐南唐之际。这一时期,南唐国力日渐衰弱,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诗人苏易简出身书香世家,曾任南唐进士及第,后来成为后周大臣。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亲眼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哀愁。然而,他并没有被现实击垮,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文艺事业的精进。 在这首诗中,苏易简通过对王羲之《兰亭序》的临摹和鉴赏,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还通过赞美王羲之的才华和高尚品质,隐喻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局势以及诗人苏易简在这一时期的遭遇和心境。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和平与繁荣的热切期盼,以及对书法艺术的高度赞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