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俞汝尚致仁还乡

标题包含
送俞汝尚致仁还乡
清明冲节是身谋,御史郎官不肯留。 回首轩裳双脱屣,放怀天地一轻沤。 卞云苕月柴门静,菱雨苹风野艇秋。 仰羡冥鸿空自愧,区区图报示知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明节时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即使有御史和郎官也不留恋留下。回望过去的名利如同脱去鞋子的轻松,胸怀宽广如同天地间的一朵小水泡。在这样的环境中,柴门宁静,竹舟在风和水中畅游,菱角在秋天的水域里生长。仰望那些高飞的鸟,我感到愧疚,因为我的回报并不是它们期望的那样。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冲节:不守时节。这里指清明节时节。 2. 御史郎官:古代官职名称,御史负责监察官员的言行,郎官一般指尚书省各部的侍郎等官员。这里是诗人以御史郎官身份自居。 3. 轩裳:轩,车;裳,衣。轩裳指仕宦之途。脱屣:脱掉鞋子,表示轻松地舍弃某种事物。 4. 放怀:放松心情。轻沤:轻飘的水泡。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5. 卞云苕月:形容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云苕,云雾中的藤蔓植物。 6. 菱雨苹风:描述江南水乡的美景。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雨,名词作动词用,降落雨水;苹风,微风吹过水面。 7. 野艇:乡野间的船只。 8. 仰羡冥鸿:仰慕远走高飞的大雁。冥鸿,飞得很高的鸿雁。 9. 区区:指自己,含有自谦的意思。图报:图谋报答恩情。示知休:表明知道不能回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俞汝尚分别时的复杂情感。首联写俞汝尚选择清明节回乡,而并非贪图名利,这与身为御史和郎官的诗人形成对比。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和羡慕,“回首轩裳双脱屣”意味着俞汝尚抛弃了荣华富贵,“放怀天地一轻沤”比喻他在天地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颈联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通过描绘朋友家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友人在故乡生活的祝愿。尾联则表达了诗人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仰慕朋友的境界,另一方面又觉得难以企及。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俞汝尚致仁还乡》是宋代诗人滕元发为送别友人俞汝尚所作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9年前后,当时滕元发在翰林院任职。 在这段时间里,滕元发经历了宦海浮沉,他曾担任御史台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位,后因与权臣争斗而被贬谪至江州等地。在这个过程中,他与俞汝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诗作时期,北宋朝政相对稳定,但在文人墨客之间,仍存在着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滕元发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