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谢史春坊远招

标题包含
谢史春坊远招
支林烟雨旧池台,麾节将春今几回。 湖上梅花方做梦,楼头画角又相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元肇,字圣可,号松源,俗姓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宗大师。他生于1136年,卒于1209年,享年74岁。 释元肇出生于浙江明州(今宁波),他的家族世代务农。在15岁时,他出家为僧,开始了修行生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古村落的树林、江河和古老的建筑依旧保留,而春风中,指挥官们也已历多次变换。湖水中的梅花正逐渐绽放,而在高楼之上,军号声又在催促着新的战斗任务。
去完善
释义
【支林】: 即支遁,东晋僧人,字道林,俗姓关氏,陈留(河南)人。善于清谈,尤其善于《庄子》和《易经》的讲解。此处代指佛家寺庙。 【烟雨】: 形容雾气蒙蒙的样子。 【麾节】: 旌麾和符节,古代官员出行时用来指挥下属的标志。这里比喻大臣或者地方长官。 【春坊】: 古代官署名,唐朝时期设立的太子宫属官署,位于太子宫中右左右两侧,分设左右春坊,用以安置文武百官。 【几回】: 几次。 【湖上】: 指西湖,位于浙江杭州市。 【梅花】: 一种常绿乔木或灌木,春季开花,花朵有白色、红色、淡红或深红等色。 【方】: 才。 【做梦】: 指刚刚进入梦乡。 【楼头】: 楼顶,阁楼。 【画角】: 古管乐器名,形状像号角,为军中传播信号之用,也用于宫廷宴乐。此处借指军中警备之声。 【相催】: 互相催促。
去完善
赏析
《谢史春坊远招》是南宋诗人释元肇所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支林烟雨”、“麾节将春”、“湖上梅花”和“楼头画角”等景色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支林烟雨旧池台”,通过“支林烟雨”这个富有诗意的词组,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春天美景。“旧池台”则暗示了这里的景色并非新生,而是历史的沉淀,给人一种亲切而又深沉的感觉。 颔联“麾节将春今几回”,“麾节”是指指挥军队的符节,这里用来比喻史春坊的到来。“将春”则是说史春坊的到来带来了春天的气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史春坊到来的期待和喜悦。 颈联“湖上梅花方做梦”,以梅花的梦境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春天的赞美。 尾联“楼头画角又相催”,“画角”是指古代军中吹奏的画有兽角的号角,这里用来形容春天里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在诗人的笔下,春天的景色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时间的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史春坊远招》是宋末元初诗人释元肇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的南宋末年,当时正值元朝兴起并逐步统一中国之时。这一时期社会动荡,民生疾苦,但诗人在其中却感受到了宁静与美好,反映出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这一特殊时期,释元肇作为一个禅宗僧人,深入体验了佛教生活的寂静和简朴。他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早年曾在朝廷任职,后因战乱流落民间,最后归隐山林,以禅宗修行度过余生。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诗歌创作的同时,宋元交替的历史背景下,由于蒙元的铁蹄踏破山河,战乱频繁,民生维艰。然而,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释元肇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