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喻景山

标题包含
寄喻景山
草堂南望到无因,遥想芒鞋避暑尘。 六月携家玩泉石,大飞惊见此山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站在草屋向南望去,没有理由不让我想起当年穿着草鞋去避暑的时光。在六月的日子里,带着家人一起游玩于山水之间,突然惊喜地发现了这位隐居在山中的高人。
去完善
释义
《寄喻景山》注释如下: 1. 草堂:此处指诗人在成都的住处。 2. 南望:向南远望。 3. 无因:没有原因,无法实现。这里表示诗人无法亲自前往喻景山的所在地。 4. 遥想:在远方想象。 5. 芒鞋:一种用稻草编制的鞋子,喻指隐士或闲云野鹤的生活。 6. 避暑尘:逃离炎热的城市生活。 7. 六月:农历六月,正值夏季。 8. 携家:带着家人。 9. 玩泉石:欣赏山水美景。 10. 大飞:比喻变化无常的事物。 11. 惊见:意外地见到。 12. 此山人:喻景山的人,即喻景山本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喻景山之间深厚情谊的诗。首先,“草堂南望到无因”一句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他在自己的草堂向南望去,渴望能够到达喻景山的住处,但却无法实现。接着,“遥想芒鞋避暑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喻景山的想象,他想象着喻景山穿着芒鞋在避暑之地漫步。然后,“六月携家玩泉石”一句写的是诗人在六月带着家人去游玩的情景,他与喻景山共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最后,“大飞惊见此山人”一句则是诗人偶遇喻景山的惊喜之情,他在山中发现喻景山的身影,感到无比的惊讶和喜悦。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和喻景山之间的互动,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喻景山》是南宋诗人陈宓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225年。陈宓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国子祭酒、秘书少监等职。 在陈宓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与金朝分治中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作为一名有远见的官员,陈宓深感忧虑,他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之情。这首诗是陈宓写给喻景山的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好,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 陈宓在任职期间,曾上疏谏言,主张加强国防建设,改革政治弊端,但未能得到采纳。这使得他对现实充满失望,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既反映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心态变化,也折射出当时南宋社会的现实矛盾和历史困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