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喻景山游月湖

标题包含
同喻景山游月湖
兼旬不到月湖来,无数荷花雨里开。 燕是旧知频遶栋,蝉如有意共衔杯。 公庭兀坐虽无暇,佳友同携得几回。 冒雨作闲成胜赏,儿童迎道任相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半个月没到月湖边,看到无数荷花在雨中盛开。燕子似乎认得这里,频繁地飞来飞去,而蝉儿仿佛也有意思,要和我一起举杯欢庆。虽然在官府办公常常忙得脱不开身,但能与好朋友一起共度时光,这样的机会又有多少呢?冒着小雨,和朋友们一起享受这宁静的时光,孩子们在路上看到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
去完善
释义
1. 兼旬:即二十天,旬指十天。 2. 月湖:此处指福州西湖。 3. 燕是旧知频遶栋:燕,即燕子;旧知,指熟悉的朋友或事物;遶栋,即在房屋周围飞翔。此句意为,熟悉的燕子在房子周围飞来飞去。 4. 儿童迎道任相咍:儿童,指小孩子;迎道,在路边迎接;任相咍,意指让孩子们随意玩笑。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同喻景山游月湖》中,诗人陈宓描绘了与友人喻景山一起游览月湖的情景。诗的开篇,诗人提到自己已有十多天没有来到月湖,而在连绵的细雨中,无数的荷花争相开放,为这幅画面增添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诗人用“燕是旧知频遶栋,蝉如有意共衔杯”两句描绘出一幅和谐的景象,燕子在檐下穿梭,仿佛是与老朋友打招呼;而树上的蝉鸣声仿佛也在庆祝这次相聚,共享美好的时光。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公务繁忙、难得有闲暇与好友同游的心境。尽管忙碌,但能与好友一同欣赏这美丽的风景,也算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结尾两句,诗人更是通过对儿童的描写,展现出一幅自然纯真的画面,孩子们在路边迎接诗人一行人,这种童真童趣的场景让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喻景山游月湖》是南宋诗人陈宓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即陈宓在南渡后的生活阶段。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宋政府偏安江南,国力日渐衰弱,而北方中原地区则被金人占领。 在人生际遇方面,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他在青年时期便展现出文学才华,受到朝廷的重用。然而,他一生沉浮于官场,屡遭贬谪。在他南渡后,更是经历了多次政治斗争,一度被流放海外。尽管命运多舛,但他始终保持廉洁奉公的品质,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历史背景方面,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民在金人的统治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与此同时,南宋政权虽然偏安江南,但由于政治腐败、军备松弛等问题,国家实力日渐衰弱。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关注民生问题,希望通过改革政治、振兴经济来拯救国家。陈宓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总之,《同喻景山游月湖》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时期,作者陈宓在与喻景山一同游览月湖时创作的。这个时期,陈宓历经宦海浮沉,却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同时,南宋时期的政治局势和个人经历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