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到九座

标题包含
到九座
想像精蓝九叠前,青鞋今得踏云烟。 霜边涧水多成玉,岭上人家半是仙。 伏蟒千年无动意,老松何日不幽禅。 可怜倚马思归客,有底区中未了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想象那精致的蓝色九层画面前,我如今穿上了青鞋去探访云端的仙境。 山涧边的霜冻使得流水凝结成了美玉,而山岭上的农户一半都像神仙一样超脱世俗。 沉睡的蟒蛇一千年都没有苏醒的迹象,而古松又何时不能给人带来深远的禅意呢? 可怜的是那些胸怀壮志的文人墨客,他们沉浸在美妙的诗篇中却忘记了回家的路。在这人间,他们究竟有多少未了的心愿和宿缘呢?
去完善
释义
1. 精蓝:佛教的寺庙,指代九叠前山中的寺庙。 2. 青鞋:一种布鞋,这里指作者自己。 3. 涧水:山间的小溪。 4. 伏蟒:指盘踞在山林中的大蛇。 5. 老松:古老的大松树。 6. 幽禅:深沉的禅修。 7. 倚马:以马为依靠,形容行路休息。 8. 有底:有什么事情。 9. 区中:人间,世俗世界。 10. 未了缘:尚未完成的事情或心愿。
去完善
赏析
《到九座》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宓游历九座的所见所感。开篇便以“想像精蓝九叠前”引入,让人联想到那神秘而美丽的九座山景。接下来诗人写到“青鞋今得踏云烟”,表达了踏上这如诗如画之境的喜悦之情。 在“霜边涧水多成玉”一句中,诗人用玉来形容涧水的清澈和纯净,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岭上人家半是仙”则展示了当地人与世无争、宁静致远的仙人生活。 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伏蟒千年无动意”的静态画面以及“老松何日不幽禅”的动态景象,展现了九座山的寂静与生机。最后两句“可怜倚马思归客,有底区中未了缘”则以思归之情作结,流露出诗人在此美景中依旧挂念俗世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到九座》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陈宓之手,创作于公元1205年前后。在这一年里,陈宓的故乡福建泉州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和瘟疫,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目睹这一悲惨景象,陈宓深感痛心,于是在这一年写下了这首诗歌。 陈宓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对外又受到金兵的侵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陈宓作为一名正直的官员,他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唤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 《到九座》这首诗描绘了九座山的壮丽景色,但诗人并非单纯地赞美自然美景,而是借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在诗中,陈宓以九座山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关爱,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够重视民生,关心百姓疾苦的心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