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天风沙中,阳光也显得昏暗,红色的战旗微微卷起,战士们离开了营门。前锋部队在洮河以北的夜里与敌军展开了激战,已经传来了生擒敌方首领的消息。

去完善
释义
1. 大漠:这里指西北地区的大沙漠,常用来表示荒凉的边疆地区。
2. 风尘:形容风尘仆仆的场面,也可借指战争。
3. 日色昏:太阳暗淡无光,表示天气恶劣。
4. 红旗:古代军队常用的旗帜,用于指挥和象征国家的威严。
5. 半卷:将旗子卷起一半,避免风吹散。
6. 辕门:古代军营的大门,也代指军营。
7. 洮河:位于甘肃省南部,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
8. 吐谷浑: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后来成为古代中国的藩属国,领土大致位于今天的甘肃、宁夏和青海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场的紧张氛围和胜利场景。首句“大漠风尘日色昏”通过描绘沙尘飞扬、昏暗不明的景象,展现出战场环境的恶劣与艰难。次句“红旗半卷出辕门”则表现了军队整装待发、勇往直前的气势。接下来的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战斗的胜利,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整首诗情感昂扬,充满了英勇之气,令人为之振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从军行七首·其五》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组边塞诗中的一首。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5年前后,正值唐朝的盛唐时期,此时的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边境的安宁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诉求。
王昌龄的一生经历了多次科举失败,晚年才进入官场,然而并不如意。他曾因戏谑别人而被贬谪到偏远的龙标尉(今湖南黔阳县)。尽管个人生活困顿,但他依然坚持对军事边防的关注和爱国情操的抒发。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诗歌创作的同时期,由于受到隋朝末年战乱的影响,唐朝初期的边疆地区局势紧张,烽火连天。为此,唐朝政府不得不大量征兵以充实军队,强化边防。这种时代的背景使得诗人更热衷于描绘战争场景,展示英雄豪情,抒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