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嘉定间赠丁寺丞使虏

标题包含
嘉定间赠丁寺丞使虏
故宫龙德尚如新,忍使衣冠拜虏尘。 九世旧讐犹有憾,百年中国岂无人。 金缯第一休教遣,伯姪从今莫强亲。 天与此时那可共,堂堂虏使正精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嘉定:南宋宁宗年号(1208-1224年)。 2. 丁寺丞:即丁大全,官至尚书省右司郎中兼权尚书左丞。 3. 虏:此处指金国,与南宋对立的北方政权。 4. 故宫:这里指北宋皇宫。 5. 龙德:形容皇帝的德行。 6. 衣冠:借指官员。 7. 九世旧雠:指宋金两国间的世仇。 8. 金缯:指金银丝绸等贵重礼物。 9. 天与此时:指天赐良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嘉定间赠丁寺丞使虏”,讲述了诗人陈宓对于中国领土被侵占的愤怒和对国家尊严的坚守。诗中以强烈的情感揭示了诗人在面对异族侵略时的坚定立场和勇敢反抗的决心。 首联以故宫、龙德等象征皇权的国家象征为切入点,揭示了国家的尊严不应被异族践踏的主题。诗人指出:尽管历史久远,但国家的尊严依然应该得到尊重,而不能让衣冠之族向敌对势力俯首称臣。这种表达,既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尊严的执着守护,也流露出对国家屈辱历史的深深忧虑。 颔联提到“九世旧雠犹有憾”,暗示了诗人认为国家间的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化解,而是存在深远的怨恨和历史问题。而“百年中国岂无人”则透露出了诗人坚信民族的强大生命力,即使面临重重困境,也要有勇气去面对挑战。这一联,使得诗篇具有很强的政治内涵和历史深度。 颈联“金缯第一休教遣,伯姪从今莫强亲”,强调国家应该拒绝向敌对势力妥协退让,主张强硬的外交政策。这表明诗人期待的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而不是弱肉强食、主从分明的态势。这显示出诗人敏锐的国际眼光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尾联“天与此时那可共,堂堂虏使正精神”,把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些向敌人投降的汉人,指出他们在异族面前失去了尊严和气节。同时,诗人坚信人民大众在危机时刻会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侮。这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民族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整首诗紧密围绕题目中的“使虏”主题展开,既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操,又凸显出他对国家尊严和国家利益的捍卫。同时,该诗在韵律、节奏等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使得其成为了一首富含哲理、饱含激情的优秀诗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嘉定间赠丁寺丞使虏》,是由南宋著名诗人陈宓所创作的。诗中的“嘉定”是南宋宋宁宗的年号(1208-1224)。 嘉定年间,正值南宋朝政腐败、国力衰微之际,北方金国势力逐渐壮大,对南宋构成严重威胁。为了维持朝廷与金国的和平关系,南宋朝廷派遣官员出使金国。此时,诗人陈宓的朋友丁寺丞被任命为使者前往金国。 陈宓以这首诗鼓励丁寺丞,希望他能勇敢地去完成这一重要的外交任务,传达宋朝的诚意,尽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在这首诗中,陈宓提到了当时两国间的紧张局势,以及作为使者肩负的重任。他赞美了丁寺丞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成功完成任务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