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谦父弟
日用功夫在细微,行逢碍处便须疑。
高言怕被空虚笑,阔步先防堕落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日生活中的努力都在细节之中,行走遇到阻碍时就要反思。 说得太高可能会被人嘲笑,走得太快也要谨防失足。
去完善
释义
《送谦父弟》是南宋诗人宋自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诗句的注释:
1. 日用功夫:指在日常生活中所下功夫。
2. 细微:细小的地方。这里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3. 行逢碍处:指在生活中遇到阻碍或困难的时候。
4. 便须疑:表示应该对这些阻碍或困难产生怀疑,以探寻其中的原因。
5. 高言:指谈论高尚的话题。
6. 空虚笑:讽刺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论。
7. 阔步:指大步走,比喻豪迈的气概。
8. 防堕落时:提防在自己春风得意时堕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生活的日常和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谦虚谨慎、细致务实的生活态度的倡导。
首联“日用功夫在细微,行逢碍处便须疑”是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这两句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善于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并在遇到问题时勇于质疑,不断提高自己。
颔联“高言怕被空虚笑,阔步先防堕落时”则告诫我们在生活中要低调谦虚,避免过于张扬而遭受嘲笑;同时要保持脚踏实地,避免走向虚浮。
全诗语言朴素,却意味深长,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独到的洞察力和对人生哲理深刻的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谦父弟》是宋代文人宋自适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这首古诗出现在宋代,具体创作年份无从考究,但是我们可以从诗中的内容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推测一下。
其次,在宋自适所处的年代,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很多文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宋自适也不例外。在科举考试中,文人墨客相互交流、竞争,形成了独特的文人文化。在此背景下,兄弟之间互相鼓励、支持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首诗是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创作的。
再次,从诗人自身的人生际遇看,宋自适作为一位文人,经历了读书、科举、做官等一系列人生阶段,这对于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送谦父弟》中提及的“千里长亭一短亭”等元素,都可以看出他对文人生活的熟悉和对科举制度的深刻理解。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宋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城市商业繁荣,对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吸引力。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诗人创作该诗的背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