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猿
生长楩柟紫翠间,攀翻接手饮潺湲。
卧惊落叶霜华重,叫彻山空月影闲。
蹭蹬失身拘竹栅,飘萧飞梦绕松关。
平生捷巧何由逞,缩臂无言看远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紫色翠绿的楠木丛中生长,相互攀援枝叶相接;在这清澈的小溪旁,人们可以尽情畅饮。忽然被落叶惊醒,发现霜露已浓重,寂静的山谷只回荡着月亮的影子。因为失足跌入了竹篱,就像那漂泊的梦环绕在山门之间。这一生娴熟的技巧该如何展现?只能默默地收起手臂,望向远方的山峰。
去完善
释义
《咏猿》宋自适
注释:
1. 楩楠:均指植物名。
2. 紫翠:形容山色鲜明。
3. 潺湲:水流貌。
4. 落叶:指树上枯黄的叶子。
5. 霜华:喻指白霜。
6. 蹭蹬:失意的样子。
7. 拘竹栅:被限制在竹子做的栅栏中。
8. 飘萧:形容树木凋零。
9. 松关:松树间的道路。
10. 捷巧:敏捷灵巧。
去完善
赏析
《咏猿》这首宋诗以猿猴为描绘对象,揭示出自然界与人生的种种奥妙。首联描述猿猴在茂密的竹林中生活,攀援跳跃,饮山泉。颔联则以落叶、霜华和月影衬托猿猴生活的环境,并借助这种环境表现出猿猴的机敏和警觉。颈联写猿猴在被禁锢时挣扎求生的情景,表现其渴望自由的心情。尾联则进一步刻画猿猴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对远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咏猿》是宋代诗人宋自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其时正值国家动乱、民族危亡之际,战争频繁,民生疾苦。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诗人宋自适经历了人生的沧桑变化,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他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猿猴,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猿猴的描绘,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痛苦,以及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