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雨
草庐卧龙目未开,岩溪作霖手未擡。
苍生望望亦劳尔,霶霈甘泽从何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茅屋里的卧龙还没有睁开眼睛,山涧里的溪水还没有成为滋润万物的雨露。
受苦的百姓盼望着甘露,充沛的甘霖从哪里来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草庐:简陋的茅屋,这里指代隐居的地方。
2. 卧龙: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里借指有才德而未施展的人。
3. 目未开:眼睛还未睁开,这里是说卧龙尚未出山,还未展现自己的才能。
4. 岩溪:山岩下的溪流,这里指代地势较高的地方。
5. 作霖:降雨的意思。
6. 手未擡:手还没有抬起来,这里是说还没有采取行动。
7. 苍生:指百姓,群众。
8. 望望:期望、盼望。
9. 劳尔:劳动你们,这里指让天公下雨。
10. 霶霈:形容大雨的样子。
11. 甘泽:甘甜的雨水。
12. 从何来:从何处而来,这里指期盼着大雨的到来。
去完善
赏析
《久不雨》陈淳
这首诗以草庐卧龙和岩溪作霖的意象开篇,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渴望得到甘泽的心情。通过描述苍生望望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民生关切的深厚情感。全诗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传达了诗人呼唤甘泽、关心民生的强烈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久不雨》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陈淳之手。据史书记载,该诗创作于公元1189年(南宋淳熙十六年),当时陈淳57岁。在这之前,他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战乱和南宋初年的动荡,深感民生疾苦。他在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南宋时期,由于北方金国的威胁,以及内部的腐败和战争,使得社会经济和文化遭受严重破坏。然而,在这个时期,南方的经济、文化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以浙江、福建等地为中心的文化圈。陈淳作为南宋文人,他的诗歌作品深受这个时代背景的影响。
在《久不雨》这首诗中,陈淳通过对干旱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农民对于雨的渴望以及对丰收的期待。这种题材的选择,反映了陈淳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南宋时期农业生产的艰辛和农民生活的困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