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田家插秧已毕
闻道田家日夜愁,黄云白雪不全收。
稻畦插遍青如染,满望今年倍有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田里的农民日夜忧虑,即使丰收也不全收获。
稻田里的秧苗绿色鲜艳如染过,期待今年能够大丰收。
去完善
释义
1. 闻道:听说。
2. 田家:农民家庭。
3. 黄云:指成熟待收的庄稼。
4. 白雪:指尚未收割的稻谷。
5. 全收:全部收获。
6. 稻畦:稻田中的田埂。
7. 插遍:播种完毕。
8. 青如染:形容稻田的绿色如同被染色一般。
9. 倍有秋:指丰收。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农田中劳作的情景,以及他们对于丰收的热切期望。诗人通过对田家的观察和感受,传达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和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句“闻道田家日夜愁”,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耕耘、忧虑收获的心情。这种担忧源于自然环境的严峻——第二句“黄云白雪不全收”中的“黄云”代表成熟的庄稼,而“白雪”则象征冬天即将来临,暗示着农作物的收割期日益紧迫,却可能因为天气原因导致收成不足。
然而,尽管环境不利,农民们仍然坚韧地坚持着耕作。第三句“稻畦插遍青如染”描述了水稻秧苗在田间蓬勃生长的景象,绿色的稻田仿佛是经过了染色一般,展示了农民们的辛勤成果。这句诗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了生命力和希望,表现出劳动人民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和勤劳品质。
末句“满望今年倍有秋”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传达出农民们对于丰收的热切期待。这里用“满望”来强调信心十足,而“倍有秋”则意味着收获远超预期,表现了农民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积极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农民在严酷环境下耕种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辛勤付出的敬意和对丰收的期盼。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关注和对民生问题的关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闻田家插秧已毕》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创作于公元1180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宋初期,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较为繁荣的时期。
诗人王炎在这个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科举及第,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因直言不讳而被罢免。他游历过祖国的大江南北,对民间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负担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村生产力受到很大影响。而诗人王炎的这首诗,正是通过对农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用诗人的笔触,描绘了农民在插秧时节的辛勤劳作,表达了他们对丰收的期盼,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农村的现实状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