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水
先生尝此傲明时,绿袖清波万古奇。
应有好名心未息,滩头洗耳欲人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先生曾经在光明的时刻展现傲骨,绿色的袖子如同清澈的波浪,堪称千古奇观。然而他并没有被名声所累,反而在河滩边清洗自己的耳朵,渴望被人理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颍水:颍河,源出河南登封县西境的颍谷,向东南流经安徽入淮河。
2. 先生:指传说中的古代贤人许由。
3. 傲明时:指对世俗名利不屑一顾的态度。
4. 绿袖:形容水流的清澈。
5. 清波:清流。
6. 万古奇:永远令人称奇。
7. 应有:或许有。
8. 好名:追求名誉。
9. 心未息:求名的欲望未能消除。
10. 滩头:颍水下游多沙滩,此指颍水某处。
11. 洗耳:传说尧曾欲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认为这话污了他的耳朵,于是到颍水边洗耳。
12. 欲人知:希望别人知道他清心寡欲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赏析:
《颍水》是南宋诗人田况的一首描绘颍水风光的诗。诗中以颍水的碧波绿水为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首句“先生尝此傲明时”,以先生的形象比喻颍水,表现了颍水的壮丽景色。次句“绿袖清波万古奇”,通过绿袖和清波的对比,描绘出颍水的美丽画面,使人们对颍水的美景产生无限的遐想。后两句“应有好名心未息,滩头洗耳欲人知”,则表达了诗人对颍水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颍水》是宋代诗人田况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具体创作时间为北宋仁宗时期(1049年-1063年)。在这个时期,田况曾任尚书郎、右谏议大夫等职,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到贬谪。
在北宋中期,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官僚体制积弊重重。田况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他关心民生,关注社会问题,主张改革时政。然而,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当时朝廷的重视和支持。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田况创作了这首《颍水》诗。
诗歌通过对颍水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田况以颍水为寄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无奈和困惑。这首诗既是对现实的批判,也是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田况作为一名文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