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琴台
西汉文章世所知,相如闳丽冠当时。
游人不赏凌云赋,只说琴台是故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西汉:即西汉朝,公元前206年 - 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朝代。
文章:这里指的是文学作品。
世所知:被世人所知道的意思。
相如:指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辞赋家,被誉为“赋圣”和“辞宗”。
闳丽:宏大华丽。
冠当时:在当时排名第一。
游人:指前来游览的人。
不赏:不欣赏、不重视。
凌云赋:又称《天子游猎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汉武帝游猎的盛况。
只:仅仅、只是。
说:谈论、讨论。
琴台:位于四川成都青羊区,相传为司马相如弹奏古琴的地方。
故基:旧基、旧址。
去完善
赏析
《题琴台》这首诗歌以雄浑的气势描绘了西汉时期的文豪司马相如的风貌。诗人田况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巧妙地运用汉代的历史背景和司马相如的名篇《凌云赋》,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富有才华的文人形象。
诗中“西汉文章世所知”一句,揭示了汉朝在文学领域的非凡成就。接着,用“相如闳丽冠当时”赞美了司马相如在当时的文人中所独占鳌头、无人匹敌的地位。通过这两句,诗人不仅表现了对司马相如的高度认可,还表达出对他所处时代的汉代文化繁荣的赞誉。
而后,诗人以“游人”不欣赏《凌云赋》,而只关注琴台遗址这一事实来揭示历史长河中人们普遍重视物质遗产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倾向。这种对比使人们对这位杰出文人的怀才不遇产生共鸣。
整首诗篇凝聚了诗人浓厚的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传递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期盼。田况通过对《题琴台》的解读,提醒人们在欣赏壮观的物质遗存的同时,也应当珍视那些历经岁月沉淀的精神财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琴台》是南宋诗人田况的一首咏史怀古之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中期,即公元1160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强大压力。
田况是南宋的一位文人和官员,他曾担任过监察御史、尚书右仆射等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多次上疏直谏,关注国家治理和社会民生问题。然而,他的建议并未得到当权者的重视,这使他感到郁郁不得志。这种情感在《题琴台》中得到体现。
在诗中,田况通过对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的描绘,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慨。他将自己比作伯牙,渴望找到一个像子期那样的知音。这种情感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挫折和对知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