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 其十 开西园
春山寒食节,夜雨昼晴天。日气薰花色,韵光遍锦川。临流飞凿落,倚榭立鞦韆。槛外游人满,林间饮帐鲜。众音方杂遝,馀景更留连。座客无辞醉,芳菲又一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山里的寒食节,经历了夜晚的雨和白天晴朗的天。太阳照在花朵上,焕发出美丽的色彩,照亮了整个锦川。临近溪流的地方有瀑布飞流而下,亭台旁边则竖起了秋千。栏杆外面挤满了游客,树林中间还摆放着新鲜的饮水帐篷。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美丽的景色令人流连。宴会上的宾客没有拒绝喝酒的,春天的美好又在这一年重现了。
去完善
释义
1. 春山:春天的山岭。
2.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禁火,吃冷食。
3. 昼晴:白天晴朗。
4. 日气:太阳的光辉。
5. 薰花色:花香映照出的美丽色彩。
6. 韵光:优美柔和的光线。
7. 锦川:指成都地区的锦江。
8. 临流:靠近河流的地方。
9. 凿落:古代的一种乐器。
10. 倚榭:靠着亭台楼阁。
11. 鞦韆:秋千。
12. 槛外:栏杆外。
13. 饮帐:饮酒的帐篷。
14. 众音:各种声音。
15. 杂遝:杂乱繁多的样子。
16. 余景:剩下的风景。
17. 留连:停留不愿离去。
18. 座客:在座的客人。
19. 无辞醉:不拒绝喝醉。
20. 芳菲:花草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田况描绘四川成都地区春日美景的佳作。作者以其独特视角和对生活的敏感触觉,捕捉到了季节转换时的动人景象。首联“春山寒食节,夜雨昼晴天”开篇便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活力,展示了大自然丰富的变化。颔联“日气薰花色,韵光遍锦川”则进一步突显了阳光的柔和和花海的美丽,让人陶醉在这春日的风光之中。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着重描绘了园林中的各种活动,如临水亭边的飞凿落,绮丽的花朵倚靠在亭榭边,人们在秋韆上欢快地舞动。这些细节丰富、生动形象的场景,使我们仿佛置身于诗中。同时,诗人还刻画了游人和饮帐,表现了人们沐浴在春光之中的愉悦心情。尾联以“座客无辞醉,芳菲又一年”结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留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 其十 开西园》是南宋诗人田况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朝廷与金国和西夏政权并立,战争频繁,社会矛盾尖锐。田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这个时间段内,田况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曾任官职,后因触怒权臣而被罢免。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各地,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共同探讨文学、哲学等问题。他的诗歌创作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高峰,作品中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外,这个时期四川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成都这座古城,已经成为了当时的一个重要文化活动中心。田况在此地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同游历山水,品茗赋诗,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包括了当时成都地区繁荣的文化氛围和田况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