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 其六 二十八日谒生禄祠游净众寺
千骑出重闉,严祠净宇邻。映林沽酒旆,迎马献花人。艳日披江雾,香飙起路尘。韶华特明媚,不似远方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名骑士从重重城门出发,严肃的祭坛与洁净的寺庙相邻。树林中倒映着卖酒的旗子,有人骑马献花迎接。艳阳天披着江雾,香气如风吹起路上的尘埃。春光特别美好,不像远方的春天那么遥远。
去完善
释义
1. 千骑:指众多的骑马随从。
2. 重闉:指城郭的重门。
3. 严祠:指庄重的祠堂。
4. 净宇:指清净的佛庙。
5. 映林:在树林中投射出倒影。
6. 沽酒旆:指售卖酒的旗子。
7. 迎马:迎接的马车或马队。
8. 献花人:指向寺庙供奉鲜花的人。
9. 披江雾:拨开江上的雾气。
10. 香飙:指香气飘荡。
11. 路尘:道路上的尘土。
12. 韶华:指美好的春光。
13. 不似远方春:意思是这边的春天比远方的更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去成都附近的生禄祠和净众寺游玩的景象。“千骑出重闉,严祠净宇邻”描述了出游的盛大场面,千骑表示人数众多,重闉是指城门,严祠则指生禄祠。“映林沽酒旆,迎马献花人”形象地展示了路旁的酒肆和林间的鲜花,表现了出游时的热闹景象。接下来的“艳日披江雾,香飙起路尘”则通过江雾、路尘等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交融。最后两句“韶华特明媚,不似远方春”是诗人对成都春天的赞美,以远方的春天与之对比,突出了成都春光的特别美好。整首诗笔触细腻,色彩鲜明,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 其六 二十八日谒生禄祠游净众寺》是南宋著名文人田况的一首游记诗。这首诗作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描绘了田况在成都游览名胜古迹的情景。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田况正处于他人生的鼎盛时期。他在南宋朝廷担任要职,参与政治活动。然而,由于南宋政权内部斗争激烈,田况在官场上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至四川地区。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田况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宋代,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田况在这里游历名胜古迹,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他也关注到了民间的生活状况,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田况的才情和个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和历史变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