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四月十九日汎浣花溪
浣花溪上春风后,节物正宜行乐时。
十里绮罗青盖密,万家歌吹绿杨垂。
画船疊鼓临芳漵,彩阁凌波汎羽卮。
霞景渐曛归櫂促,满城欢醉待旌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春天的浣花溪,风景正好适合娱乐。
十里的繁华人群和青青的遮阳伞,还有万家的欢声笑语和绿色的柳枝。
船上的乐队靠近了美好的岸,色彩斑斓的亭台在水面上轻轻晃动,杯子中的酒像羽毛一样轻飘飘的。
夕阳慢慢落下,归来的船只渐渐靠近,整座城市沉浸在欢乐的酒宴中等待着庆祝的旗帜。
去完善
释义
浣花溪:一条位于四川成都的溪流,因杜甫在此居住并撰写《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而得名。
行乐:游玩寻乐。
绮罗:华丽的花布,这里形容人群熙攘。
青盖:绿色的伞盖,这里借指游人。
万家:指众多人家。
歌吹:歌声和乐声。
绿杨:绿色的杨树。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叠鼓:击鼓。
芳漵:花草丛生的小洲。
彩阁:彩色装饰的楼阁。
凌波:在水面上行走。
汎羽卮:泛指饮酒。
霞景:晚霞的景色。
曛:日落时的余晖。
归櫂:回航的船只。
满城:整个城市。
欢醉:欢快而沉醉的状态。
待旌旗:等待举办庆祝活动的信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四月十九日汎浣花溪》描绘了成都四月十九日的美丽风景和人文风情。诗人以春风、青盖、绿杨、画船、彩阁等景象,展现了浣花溪的生机盎然和繁华热闹。同时,通过描述绮罗、歌吹、叠鼓、凌波等细节,展示了人们的欢愉和歌舞升平的氛围。在诗的最后,诗人用霞景、归櫂、满城、欢醉等词句,强调了成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热烈,给人以愉悦的审美体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四月十九日汎浣花溪》,作者是北宋诗人田况。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具体年份不详。
在田况生活的年代,北宋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灿烂。作为一位文人,田况一直关注着社会现象和国家大事。他在诗歌中对人生、自然、历史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田况正身处四川成都。浣花溪位于成都市西郊,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玩的好去处。在这里,田况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浣花溪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