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宿西禅

标题包含
宿西禅
竹杖芒鞋去问津,波生鸭绿草铺茵。 雨迷阡陌留连客,风入园林著摸人。 寂寞数家收市井,萧条一榻卧埃尘。 避人幽鸟浑无语,桃李明朝依旧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元肇,字圣可,号松源,俗姓李,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禅宗大师。他生于1136年,卒于1209年,享年74岁。 释元肇出生于浙江明州(今宁波),他的家族世代务农。在15岁时,他出家为僧,开始了修行生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穿著草鞋和木屐前去探问渡口,水面生出碧绿的涟漪,青草像地毯般覆盖地面。阴雨使得田埂间的道路变得模糊,使得访客流连不舍。微风拂过花园,给人带来抚慰。周围寂静的几户人家闭门不出行,冷清的一张床铺已被尘土所覆盖。避人的幽深鸟巢没有传来任何声音,桃李花明天又会绽开,春天依然如故。
去完善
释义
1. 西禅:这里指位于西边的一处禅院或寺庙。 2. 竹杖芒鞋:竹子做成的拐杖和一种由稻草编织的鞋子。 3. 问津:询问渡口的位置,此处表示前往的意思。 4. 鸭绿:形容水波荡漾如鸭头绿色。 5. 草铺茵:形容草地上绿色的草皮如同铺设的地毯。 6. 阡陌:田间的小路,也代指农村田野。 7. 著摸人:风吹到园林中,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8. 萧条:形容荒凉、冷落的样子。 9. 一榻:一张床。 10. 幽鸟:幽静处的鸟儿。
去完善
赏析
《宿西禅》是诗人释元肇的一首描绘早春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对竹杖芒鞋、鸭绿草茵、雨中阡陌、风入园林等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漫游山水、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收市井的数家寂寞、卧埃尘的一榻萧条,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的感慨和超脱尘世的思想境界。在诗的最后,诗人以“避人幽鸟浑无语,桃李明朝依旧春”两句结尾,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西禅》是宋代诗人释元肇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的宋朝时期。这个时期的诗人往往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将禅意融入诗歌之中,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元肇正在游览西禅寺并在此借宿。他可能因寻找灵感或寻求内心的平静而选择来到寺庙,这也反映了禅宗文化在当时文人墨客中的广泛影响。作为一位佛教僧侣,他的生活经历充满了清修和宗教修行,这使他对世事有着独特的见解。 在这个时代,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文化和科技高度发达的时期。儒家思想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佛教和道教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既有对佛学的深入理解,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释元肇的诗歌风格,使得他的作品既有禅意的超脱,也有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