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来红
夜夜灯花巧胜裁,家书准拟傍秋开。雁来红叶都红了,目断西风雁不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夜灯火如花般璀璨,家书准备在秋天寄出。大雁飞来时,枫叶都已经红了,望着西风的归雁却无法到达。
去完善
释义
《雁来红》:本诗描述了诗人期盼家信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比家中的“雁来红”和自己所处的环境,表达了对家乡的强烈思念。
1. 雁来红:一种植物名,即木芙蓉。因秋天时叶子变红,故称“雁来红”。这里的“雁来红”是指秋天的景象。
2. 巧胜裁:形容制作精美。这里指家中的灯花制作精巧。
3. 家书:从家乡寄来的书信。这里指诗人盼望的家书。
4. 目断:望眼欲穿,表示极度思念。
5. 西风:秋风。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夜夜灯花巧胜裁,家书准拟傍秋开。” 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出家人思念远行之人的情感,透过夜晚明亮的灯光与一封封寄出的家书的景象,表现出深深的牵挂之情。
颔联:“雁来红叶都红了,目断西风雁不来。” 在此,诗人用雁来形容离别的意象,传达出期盼重逢又惆怅离别的心情。同时,用“雁来红”这一词组表达了季节的更替以及大自然的美好,进而展现出人、事、物在时光流转中的变化。结合“目断西风雁不来”的诗句,体现出作者因久久不见故人归来的失望和无奈。整首诗从抒情出发,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感营造出深沉的情感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雁来红》是南宋诗人释居简的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即公元13世纪初。这个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金、蒙古等外患的困扰之中,民族矛盾尖锐。然而,诗人在诗中并没有直接表达这种忧虑,而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
释居简,俗姓李,字敬叟,号北涧,晚年自号云门叟。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作品,也有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诗篇。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对雁来红的描绘,表达了秋天景色之美和时光的流转。
在这个时期,南宋文人墨客们往往借诗书画等形式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释居简作为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但依然心系国家百姓。因此,在他笔下,秋天的景象不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成为人们寄托忧国忧民情感的象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