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虢县令犹子箅 其二
艰生数寸得能孤,满望亭亭百尺余。
霜雪未零摧折去,不材何用腹心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艰难的生存中,虽然渺小但独立,满心期望着能够茁壮成长。尽管还未经历风霜雨雪的磨砺,一旦遭遇挫折和失败,我也会坦然面对,不再担忧自己的无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哀:表示哀怜。
2. 虢县:指周朝时期的小国,位于今天中国河南省荥阳市。
3. 令:县长或郡守。
4. 犹子:侄子。
5. 箅:编织竹器的一种技艺。这里用来比喻郑玄的才能。
6. 艰生:艰难地出生。
7. 数寸:形容植物生长缓慢。
8. 能孤:独善其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9. 满望:充满期待。
10. 亭亭:高耸的样子。
11. 百尺:形容树木高大。
12. 零:降落。
13. 摧折:折断,这里是说被摧残。
14. 不材:没有用处的意思。
15. 何用:为什么还要。
16. 腹心:内心。
17. 枯:枯萎,失去生机。
去完善
赏析
《哀虢县令犹子箅 其二》是一首描绘哀愁的诗歌。首句“艰生数寸得能孤”表达出诗人对艰难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第二句“满望亭亭百尺余”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希望犹如成长中的树木,最终能够茁壮成长。然而第三句“霜雪未零摧折去”又透露出现实的残酷,生活的困苦并未因期望而有所减轻;最后一句“不材何用腹心枯”更是对现实的一种自嘲,表示自己无用武之地,心中的热情也逐渐被消磨殆尽。全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生活艰难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哀虢县令犹子箅 其二》是宋代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1127年的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文人士大夫阶层竞争激烈的时期。
张舜民身处其中,年轻时曾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位,后来因触怒权贵被贬谪为县令,人生际遇颇有些波折。在他担任县令期间,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对民生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舜民将目光投向了底层百姓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困境和不幸。他通过描述哀叹虢县令犹子箅的故事,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底层民众的同情之心。这首诗成为了反映北宋时期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佳作,流传后世。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