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思远楼晓望
腊尽冻初合,风花江欲平。
急从高处赏,已向岁前晴。
莫与鬓争白,试将身比清。
楼头接远岫,历历正分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腊尽:指农历年底。
2. 冻初合:冰层开始融化。
3. 风花江欲平:春风吹拂,水面逐渐恢复平静。
4. 急从高处赏:赶紧从高处欣赏美景。
5. 已向岁前晴:年前已经放晴。
6. 莫与鬓争白:不要让白发跟风吹过的白雪相比。
7. 试将身比清:尝试将自己融入这清澈的美景中。
8. 楼头接远岫:楼头的方向连接着远方的山脉。
9. 历历正分明:一切都清晰可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冬日雪后初晴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体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首联“腊尽冻初合,风花江欲平”,描述了冬天即将过去,冰雪开始融化,春风吹拂着水面,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颔联“急从高处赏,已向岁前晴”,表达了诗人渴望登高望远,欣赏这美丽的自然景色的迫切心情。颈联“莫与鬓争白,试将身比清”,则暗示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冰雪那样纯洁无瑕,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清醒。尾联“楼头接远岫,历历正分明”,描述了诗人在高楼之上远眺远方的美景,清晰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后思远楼晓望》这首古诗是宋代著名文人叶适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左右,正处于南宋时期。当时叶适已年逾四十,却仍未被重用,深感怀才不遇的无奈。他虽身处江南,却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希望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对内实行苛政,对外对金朝妥协求和,国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叶适等人忧国忧民,力图改革,提倡“以实事程实功”,以求恢复中原、实现统一。然而,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当权者的重视,使得叶适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尽管如此,叶适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雪后思远楼晓望》便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在诗中,他以雪后的景象为引子,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坚守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