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听雨歌
前簷看雨如银竹,后簷听雨如泻瀑。
九衢对面起波涛,昨日黄埃一丈高。
书生生无快意事,天公覆手为办此。
邂逅一惬吾已多,千家万家丰年歌。
三更不寐凉如水,清愁宛转秋风起。
壮士天河更洗兵,皇威海岱一时清。
幅巾归去江南好,长卧东皋听雨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屋檐上看雨滴像银色的竹子般落下,后屋檐聆听雨滴如同瀑布倾泻。
道路对面仿佛掀起波涛,昨天黄尘尘土足有一丈高。
书生生活里没有太顺心的事,但天公倒手间便为我们实现了。
偶然遇到的惬意之事已经很多,千家万户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半夜难以入睡,四周凉爽如水,忧愁如同秋风吹起。
勇士们在天河洗兵器,海洋和泰山瞬间都变得清澈安宁。
戴着头巾返回江南,常常躺在田头倾听雨滴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九衢:指四通八达的大道。
2. 黄埃:黄色尘土。
3. 天公:对天的尊称。
4. 邂逅:偶然遇见或相逢。
5. 三更: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6. 凉如水:形容凉爽如同水一般的感觉。
7. 清愁:忧愁的心情。
8. 壮士:英勇的士兵。
9. 天河:天上的银河。
10. 幅巾:一种头巾。
11. 东皋:指东方的水边高地。
去完善
赏析
《淮南听雨歌》陈杰
这首诗以“听雨”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雨中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示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期待和憧憬。
首联“前簷看雨如银竹,后簷听雨如泻瀑。”,通过对比不同位置的听雨感受,展现了雨的形态变化。前者将雨比喻成银白色的竹子,形象地描述了雨滴打在屋檐上的情景;后者则将雨比作瀑布倾泻而下,渲染了雨水磅礴的气势。这两句诗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诗意。
颔联“九衢对面起波涛,昨日黄埃一丈高。”,通过描述城市中街道上涌动的雨水和尘埃飞扬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环境的污染状况。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环境改善的关注和期望。
颈联“书生生无快意事,天公覆手为办此。”,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他认为生活中的不快之事,似乎都是天意安排,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
尾联“邂逅一惬吾已多,千家万家丰年歌。”,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景象,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到来。同时,作者也希望通过这场雨,能够让千家万户过上丰收的日子,体现了他对民生福祉的关切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雨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文的深刻领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淮南听雨歌》是南宋著名诗人陈杰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
在庆元年间,南宋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秦桧当权,主张和议,投降派得势,主战派受压制。陈杰在这时期里,其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一度受到迫害,沉沦下僚。
当时,由于北方金人的威胁,南宋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陈杰亲眼目睹了这种社会现状,忧虑时局,感叹国家命运,抒发胸中愤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淮南听雨歌》,以表达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