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辛亥春别湖上诸友

标题包含
辛亥春别湖上诸友
江南花信厌春寒,乡路迢迢去亦难。 不解趋时人笑拙,每怀归计自求安。 明朝芳草空相忆,何处青山复共看。 二十八年清苦志,独歌白雪对幽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行海,俗名李行海,字宗源,号雪堂,法号释行海。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宋宁宗、宋理宗时期(约1195-1264年)。 释行海出生于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今浙江省临海市)的一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南花期已过,厌烦春天的寒冷,回故乡之路漫长而又艰难。不理解时尚潮流的人们嘲笑我笨拙,但我始终怀念故乡并寻求内心的安宁。明天在芳草地上会回忆起彼此,再次共同欣赏哪里的绿水青山。28年的清苦时光里,独自高歌阳春白雪以与幽兰为伴。
去完善
释义
1. 花信:指花开的消息或花期。 2. 乡路:回家的路。 3. 趋时:迎合时尚潮流。 4. 归计:回乡的计划。 5. 相忆:互相怀念。 6. 何处:哪里。 7. 复共看:再次共同观赏。 8. 清苦志:洁身自好的志向。 9. 白雪:指高雅的诗歌。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古诗。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与朋友别离的愁绪和对故乡的思念。首先,诗中的“江南花信厌春寒”描绘了春天江南地区的美景,但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寒意令人感到不适。这里的“厌”字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厌恶情绪,这种情绪实际上反映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哀愁。接下来,“乡路迢迢去亦难”则揭示了诗人即将踏上漫长的回乡之路,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人接着以“不解趋时人笑拙,每怀归计自求安”来表达自己虽然不擅长逢迎时事、追随潮流,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追求内心的安宁。这里,诗人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表现得十分明确。 在诗歌的后两句中,“明朝芳草空相忆,何处青山复共看”,诗人想象着明天分开后,朋友们各自天涯,只能在梦中回忆彼此相伴的时光;而青山绿水见证了他们的友谊,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印记。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不舍之情。 最后,“二十八年清苦志,独歌白雪对幽兰”则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在这二十八年里,诗人历经清苦,始终保持高洁的品质和情操。这里的“白雪”象征诗人的品质高尚,“幽兰”代表其品格的高雅。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对人生的独到理解,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离别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辛亥春别湖上诸友》是南宋诗人释行海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131年(辛亥年)的春天,也就是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刚刚建立,国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但北方金国的威胁依然存在。 在这一年里,释行海从杭州西湖边出发,准备离开江南,北上中原。临别之际,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他对湖上诸友的深切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南宋士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 释行海,原名张行海,字无畏,号白云居士,浙江金华永康人。他是南宋的一位著名僧人、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和国家大事。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的人生际遇充满了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高尚的品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