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村寺遣怀二首 其二
我为劳形损性灵,时来野寺伴山僧。拂开素壁留新句,剔落苍苔读旧铭。花雨远从天外至,磬声多向月中听。幽窗一夜浑无寐,洗尽尘根两耳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为了减轻身心疲劳,我时常来到这座郊外的寺庙与山僧为伴。在干净的墙壁上题写新的诗句,拂去苍苔阅读古老的石刻碑文。这些美好的时刻,仿佛是花瓣的雨丝从远方飘然而至,又如同月光下聆听寺庙里的钟声回响。这一夜我在宁静的窗户边无法入睡,心中的烦恼被这洗涤灵魂的声音所驱散,我的耳朵仿佛也被洗净,一片清静。

去完善
释义
1. 侯村:古代村庄的泛称。
2. 寺:指寺庙。
3. 遣怀:抒发情感。
4. 二首 其二:表示这首诗是同一主题下的第二首诗。
5. 劳形损性灵:身体劳累,精神受损。
6. 野寺:郊外的寺庙。
7. 伴山僧:与和尚为伴。
8. 拂开素壁留新句:在白色的墙壁上写下新的诗句。
9. 剔落苍苔读旧铭:清除掉青苔,阅读过去的碑文。
10. 天外至:从天空飘落下来。
11. 磬声:寺庙中的磬钟发出的声音。
12. 月中听:在月亮下聆听。
13. 幽窗:昏暗的窗户。
14. 无寐:无法入睡。
15. 洗尽尘根:清除杂念。
16. 两耳清:形容心境清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与山僧为伴的闲暇生活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脱。开篇点明诗人的心境和体验,通过描绘山间野寺的环境,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心境。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融入诗句中,如“花雨远从天外至,磬声多向月中听”,让读者在欣赏美丽景致的同时,也领略到寺庙的神秘气氛。最后一句“洗尽尘根两耳清”更是表达了诗人内心摆脱尘世纷扰后的清朗与宁静。整首诗韵律和谐,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意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侯村寺遣怀二首 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翰所作。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759年,当时安史之乱(755-763年)仍在继续,导致唐朝国势渐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诗人如杜甫、高适、王之涣等都表达出忧虑和哀伤之情,而王翰也不例外。
此时,王翰已是一位历经沧桑的文人墨客,曾经担任过道州刺史等职位,后因为正直直言而被贬为道州司马。在此人生低谷时期,他远离家乡和亲人,过着孤寂的生活,只能在诗文中寻求寄托和慰藉。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内心独白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去完善